1. BET比表面积:基于多层吸附理论测定总比表面积(范围0.0001-2000 m²/g)
2. Langmuir比表面积:单层吸附模型计算理论值(适用微孔材料)
3. 总孔体积:累计孔隙容积测量(精度±0.5%)
4. 平均孔径分布:孔径范围0.35-500 nm分级分析
5. 吸附/脱附等温线:77K氮气吸附条件下IV型曲线表征
6. t-Plot微孔分析:区分微孔与外表面积贡献度
7. BJH介孔分布:2-50 nm孔径分布计算模型
1. 金属粉末:钛合金、铝粉等增材制造原料
2. 陶瓷粉末:氧化铝、碳化硅等高温结构材料
3. 催化剂:分子筛、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
4. 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二维/一维材料
5. 医药粉末:API原料药、药用辅料粉体
6. 电池材料: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粉体
7. 环境吸附剂:活性炭、硅胶干燥剂
1. BET法:ASTM D3663-03(2020)/GB/T 19587-2017
2. 动态流动法:ASTM D4567-03/GB/T 21650.2-2008
3. 压汞法:ASTM D4404-18/GB/T 21650.3-2011(大孔分析)
4. 小角X射线散射(SAXS):ISO 17867:2020(纳米级孔隙)
5. 低温氮吸附法:GB/T 35208-2017(77K恒温控制)
6. 氪气吸附法:ASTM D6556-19(超低比表面<1m²/g)
7. 重量蒸气吸附法:ISO 9277:2022(水蒸气吸附特性)
1. Micromeritics ASAP 2460: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四站式)
2. Quantachrome NovaTouch LX4:多站气体吸附仪(微孔分辨率0.35nm)
3. Anton Paar SAXSess mc²:小角X射线散射仪(q范围0.06-28nm⁻¹)
4. Thermo Scientific SurPASS 3:电动电位及孔径分析系统
5. BEL Japan BELMaster-PD:高精度真空系统(压力分辨率10⁻8Pa)
6. JW-BK200C型动态法比表面仪(符合GB/T 21650系列标准)
7. Micromeritics TriStar II Plus:三站式物理吸附仪(P/P₀范围10⁻7-0.995)
8. Quantachrome PoreMaster 60 GT:全自动压汞仪(压力413MPa)
9. Beijing精微高博JW-RB系列静态容量法分析仪(双站独立测试)
10. Shimadzu Gemini VII 2390:快速比表面分析系统(单点BET模式)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粉末比表面积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
专业分析各类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能,提供全面检测报告和解决方案。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高分子材料老化试验、复合材料界面分析等。
精准检测各类化工产品的成分、纯度及物理化学性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涵盖有机溶剂分析、催化剂表征、高分子材料分子量测定等。
提供土壤、水质、气体等环境检测服务,助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共建绿色家园。包括VOCs检测、重金属污染分析、水质生物毒性测试等。
凭借专业团队和先进设备,致力于为企业研发、质量控制及市场准入提供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助力品质提升与合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