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温度场分布:测量范围1×10^8~5×10^8 K,空间分辨率≤0.5mm
第一壁热流密度:检测范围10-50 MW/m²,采样频率1MHz
材料疲劳强度:循环载荷测试10^6~10^9次,温度梯度800-1500℃
中子辐照损伤:通量测量1×10^14~1×10^16 n/cm²/s,损伤深度分析精度±5μm
真空密封性能:漏率检测限1×10^-9 Pa·m³/s,氦质谱检漏灵敏度10^-12 mbar·l/s
第一壁材料:钨基合金、铍铜复合材料
中子屏蔽组件:碳化硼填充结构、钢铅复合层
绝缘部件:氧化铝陶瓷、氮化硅复合材料
冷却系统:316L不锈钢管路、铜铬锆散热片
诊断窗口:熔融石英视窗、金刚石薄膜传感器
热疲劳测试:ASTM E2368-2019标准,采用阶梯式温度冲击法
中子活化分析:ISO 17099:2022规范,γ能谱法测量同位素生成量
热-机械耦合试验:ITER SDC-IC要求,同步施加热流与机械载荷
真空氦检漏:ASTM E499/E499M-22方法,四级质谱检测系统
微观结构表征:ISO 16700:2020电子显微镜分析标准
高温热流测试系统:ThermoJet XF-2000,最大热负荷60MW/m²,脉宽0.1-5s可调
材料疲劳试验机:Instron 8862,轴向载荷±250kN,温度范围-196~1600℃
中子辐照装置:NeutronGen 5000,14MeV中子产率1×10^12 n/s
真空检漏系统
微观分析平台:FEI SpectroMax Pro-UV,能谱分辨率129eV@Mn-Kα
CNAS认可实验室(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检测报告获IAEA成员国互认
配备ITER项目认证的J级检测体系,满足GAP-2-5-01质量规范
自主研发的TRIDENT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多物理场耦合计算误差<3%
持有CMA资质(证书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覆盖核级材料78项检测参数
参与制定GB/T 38976-2020《聚变堆高热负荷部件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以上是与"热聚变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
专业分析各类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能,提供全面检测报告和解决方案。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高分子材料老化试验、复合材料界面分析等。
精准检测各类化工产品的成分、纯度及物理化学性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涵盖有机溶剂分析、催化剂表征、高分子材料分子量测定等。
提供土壤、水质、气体等环境检测服务,助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共建绿色家园。包括VOCs检测、重金属污染分析、水质生物毒性测试等。
凭借专业团队和先进设备,致力于为企业研发、质量控制及市场准入提供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助力品质提升与合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