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检测:Ra值0.1-0.8μm(ISO 4287标准)
维氏硬度检测:HV300~900(ASTM E384标准载荷范围)
径向跳动量检测:公差±0.003mm/m(ISO 12180规范)
材料化学成分分析:C、Cr、Mo元素含量偏差≤0.02%(GB/T 4336标准)
残余应力检测:X射线衍射法测量范围±1200MPa(ASTM E915标准)
冷轧工作辊:碳化钨基高硬度合金辊体
热轧支承辊:铬钼钒系耐高温合金材料
镀铬表面辊:硬铬层厚度50-200μm的复合结构
高分子包胶辊:聚氨酯/硅橡胶包覆层粘结强度检测
特种陶瓷辊:氧化锆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检测
三维形貌分析:采用白光干涉仪(ISO 25178标准)进行亚微米级表面评估
超声波探伤:依据ASTM E317标准进行内部缺陷定位检测
金相检测:按ASTM E3标准制备试样,分析碳化物分布形态
热循环测试:模拟300-600℃工况下的尺寸稳定性检测(ISO 11359-2)
动平衡检测:执行ISO 1940-1标准的G2.5级平衡要求
Mitutoyo SJ-410型轮廓仪:分辨率0.01μm的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
Instron 5985万能试验机:500kN载荷范围内进行抗弯刚度测试
Bruker D8 ADVANCE XRD仪:残余应力测量精度±10MPa
Olympus EPOCH 650探伤仪:10MHz高频探头缺陷检出率≥Φ0.3mm
SCHENCK H40动平衡机:最大检测直径2m,精度等级G1.0
CNAS认可实验室(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具备ISO/IEC 17025体系认证资质
检测数据可溯源至NIST标准物质,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符合JJF 1059规范
配备DIN标准校准试块组,可完成0级精度平尺的基准校验
检测团队持有ASNT Level III认证,年均完成超2000组失效分析案例
自主研发的辊系数据库涵盖全球主流品牌500+型号参比数据
以上是与平辊型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