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大压入深度:测量范围0.1-500μm(0.05μm精度)
2.临界载荷阈值:检测区间0.1N-200kN(ASTME2546标准)
3.弹性模量计算:基于Oliver-Pharr方法(误差≤3%)
4.蠕变速率分析:时间分辨力0.1s(ISO14577-1规范)
5.残余应力分布:三维重构精度15MPa(GB/T31310-2014)
1.金属基复合镀层(厚度50nm-5mm)
2.MEMS器件微结构(特征尺寸≥10μm)
3.高分子封装材料(硬度范围30-90ShoreD)
4.陶瓷基热障涂层(孔隙率≤15%)
5.动力电池极片涂层(结合强度≥10MPa)
1.ASTME2546-15:仪器化压入测试标准方法
2.ISO14577-1:2015:金属材料硬度测试规范
3.GB/T21838.1-2008:金属材料准静态压入测定规程
4.JISZ2255:2019:超微压痕试验方法
5.GB/T31310-2014: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测定法
1.Instron5848MicroTester:载荷分辨率0.1mN
2.ZWICKZHU2.5:最大载荷250N(DINENISO6507-1)
3.AgilentG200纳米压痕仪:位移分辨率0.01nm
4.ShimadzuDUH-211S:温度控制范围-50~300℃
5.BrukerHysitronTIPremier:原位SEM测试模块
6.MTSNanoindenterXP:连续刚度测量功能
7.KeysightG200X:高温测试模块(800℃)
8.AntonPaarMCT3:真空环境测试腔体
9.CETRUMTTriboLab:多轴加载系统
10.FischerscopeHM2000:符合DIN50359标准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过度压入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