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皮肤致敏检测:
- 皮肤斑贴试验:斑贴接触时间(24-48小时)、局部皮肤反应评分(0-4级,参照OECD406)、致敏率(%)
- 皮肤激发反应:激发后24小时红肿直径(mm)、瘙痒行为频率(次/10分钟)、皮肤屏障功能(经皮水分丢失量/g·h⁻¹)
- 迟发型超敏反应:耳肿胀度(%,诱发后48小时测量)、皮肤浸润淋巴细胞计数(个/HPF)、γ-干扰素水平(pg/mL)
呼吸道致敏检测:- 吸入暴露试验:暴露浓度(0.1-10mg/m³,持续4小时/天,共7天)、咳嗽频率(次/分钟)、呼吸困难评分(0-3级,参照ISO10993-10)
- 气道高反应性:乙酰胆碱激发后Penh值(增强呼吸间歇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气道黏液分泌量(mg/mL)
- 呼吸道黏膜损伤:纤毛脱落率(%)、黏膜下水肿厚度(μm)、分泌型IgA水平(μg/mL)
胃肠道致敏检测:- 食入暴露试验:灌胃剂量(10-1000mg/kg·bw,每日1次,共28天)、腹泻发生率(%)、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个/HPF)
- 胃肠道功能评估:小肠推进率(%,炭末追踪法)、肠permeability(乳果糖/甘露醇比值)、食物特异性IgG4水平(U/mL)
- 肠道免疫反应: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IL-4/IFN-γ比值、杯状细胞密度(个/HPF)
全身过敏反应检测:- 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SA):致敏后激发的过敏性休克评分(0-5级)、血压下降率(%,与基础值比较)、血管通透性增加(Evans蓝渗出量/μg,参照GB/T16886.10)
- 被动全身过敏反应(PSA):抗体效价(倍比稀释,最低阳性稀释度)、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量(nmol/L)、血清组胺浓度(ng/mL)
- 过敏介质检测:白三烯C4(LTC4/pg/mL)、前列腺素D2(PGD2/pg/mL)、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ng/mL)
免疫指标检测:- 特异性IgE抗体:血清总IgE(ng/mL)、抗原特异性IgE(sIgE/kuA/L,参照CLIA法)、IgE亲和力指数(AI)
- 免疫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0⁹/L)、脾脏肥大细胞比例(%)、淋巴结生发中心B细胞数量(个/视野)
- 细胞因子水平:IL-4(pg/mL)、IL-13(pg/mL)、TNF-α(pg/mL)、IFN-γ(pg/mL)
病理组织学检查:- 皮肤组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率(%)、真皮乳头层水肿程度(0-3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个/HPF)
- 呼吸道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率(%)、细支气管平滑肌增厚率(%)、肺间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个/HPF)
- 胃肠道组织:肠绒毛缩短率(%)、隐窝深度/绒毛高度比值(C/V)、黏膜下层浆细胞数量(个/HPF)
接触性致敏检测:- 局部接触试验:皮肤反复接触次数(7-10次)、接触部位红斑面积(mm²)、皮肤角质层完整性(经皮水分丢失量差值/g·h⁻¹)
- 致敏强度分级:弱致敏(致敏率10%-30%)、中等致敏(31%-60%)、强致敏(>60%,参照OECD406)
- 交叉致敏反应:对结构类似物的皮肤反应评分(0-4级)、交叉致敏率(%)
吸入性致敏检测:- 亚慢性吸入暴露:暴露周期(90天)、累积暴露剂量(mg·h/m³)、肺功能下降率(%,用力肺活量FVC)
- 变态反应性鼻炎:鼻分泌物量(mg/只)、打喷嚏频率(次/5分钟)、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个/HPF)
- 气道重塑:基底膜增厚程度(μm)、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率/%)、胶原蛋白含量(mg/g组织)
食入性致敏检测:- 急性食入试验:半数致敏剂量(ED50/mg/kg·bw)、呕吐发生率(%)、血清组胺峰值(ng/mL)
- 慢性食入试验:体重增长抑制率(%)、食物特异性IgE持续时间(周)、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数量(个/HPF)
- 过敏反应传递:母乳中过敏原含量(ng/mL)、子代动物过敏发生率(%)、子代血清sIgE水平(kuA/L)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 抗体被动转移:受者动物皮肤蓝斑直径(mm,激发后30分钟测量)、抗体效价(最高稀释倍数,≥1:16为阳性)
- 肥大细胞活化:组胺释放量(nmol/L,比色法)、类胰蛋白酶水平(ng/mL,ELISA法)
- 反应特异性:对无关抗原的蓝斑直径(mm,≤2mm为阴性)、交叉反应率(%)
检测范围
1.化学原料及中间体:涵盖有机化工原料(异氰酸酯、芳香胺)、无机化工中间体(重金属盐),重点检测皮肤接触致敏风险及迟发型超敏反应
2.生物制品:包括疫苗(灭活/减毒活疫苗)、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药物,重点检测全身过敏反应及免疫原性导致的致敏
3.化妆品原料:涉及香料(香叶醇、香茅醇)、防腐剂(parabens、甲醛释放体)、表面活性剂,重点检测接触性致敏及香料成分的光致敏风险
4.医疗器械:包含植入材料(硅胶、钛合金)、创面敷料(hydrocolloid敷料)、输注器械(输液管),重点检测植入材料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皮肤接触致敏
5.食品添加剂:覆盖色素(苋菜红、日落黄)、甜味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防腐剂(山梨酸钾),重点检测食入性致敏及胃肠道过敏反应
6.农药及兽药:包括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菌剂(百菌清)、兽用抗生素(青霉素),重点检测吸入性致敏及呼吸道黏膜损伤
7.环境污染物:涵盖大气污染物(PM2.5、多环芳烃)、水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土壤污染物(重金属),重点检测长期低剂量暴露的致敏累积效应
8.饲料添加剂:涉及抗生素(土霉素)、酶制剂(蛋白酶)、调味剂(谷氨酸钠),重点检测动物食入后的过敏反应及通过食物链传递的风险
9.纳米材料:包括量子点、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TiO2、ZnO),重点检测颗粒尺寸(<100nm)依赖性致敏风险及跨黏膜吸收后的免疫反应
10.纺织服装原料:涵盖染料(偶氮染料)、整理剂(甲醛树脂)、纤维(合成纤维),重点检测染料的皮肤接触致敏及整理剂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
- OECD406:2019皮肤致敏试验(局部淋巴结assay,LLNA)
- OECD429:2016呼吸道致敏试验(豚鼠吸入法)
- ISO10993-10:201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致敏试验
- ASTME1981-21皮肤接触致敏性评估(guineapigmaximizationtest,GPMT)
- EMA/CHMP/IWP/850374/2013生物制品全身过敏反应试验指导原则
国家标准:- GB/T16886.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致敏试验(等效采用ISO10993-10:2010,差异在于动物种属选择优先使用豚鼠,而ISO10993-10允许使用大鼠)
- GB15193.10-201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第10部分:致敏试验(规定食入性致敏的灌胃剂量为10-1000mg/kg·bw,样本量每组20只,比OECD423的10只增加1倍,以提高统计效力)
- GB/T27819-2011化学品-皮肤致敏试验-局部淋巴结assay(LLNA)(采用BrdU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与OECD406的³H-TdR掺入法相比,避免了放射性污染,更符合动物福利要求)
- GB/T39646-2020化妆品接触性致敏试验方法(规定皮肤斑贴暴露时间为24小时,而OECD406为48小时,缩短了试验周期)
- NY/T3824-2021饲料添加剂致敏性评价试验方法(慢性食入暴露周期为90天,比国际标准的60天延长30天,以评估长期低剂量暴露的致敏累积效应)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主要差异还包括检测指标优先级,如OECD406优先通过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判断致敏性,而GB/T27819-2011同时要求测量耳肿胀度作为辅助指标;EMA指导原则强调生物制品的全身过敏反应需监测血压和呼吸频率,而GB/T16886.10增加了心电图监测要求。
检测设备
1.动物皮肤斑贴试验装置:定制化聚四氟乙烯斑贴器(直径12mm,厚度2mm,透气率50%,边缘光滑无刺激)
2.全身过敏反应监测系统:BIOPACMP160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心电图,采样率1000Hz,精度±1%)
3.支气管肺泡灌洗系统:PARIBOYSX压缩雾化吸入器(搭配小动物面罩,灌洗液回收率≥85%,误差±5%)
4.流式细胞仪:BDFACSCantoII(配备488nm氩离子激光,检测通道8个,精度10⁻⁶细胞,用于免疫细胞分型)
5.病理切片机:LeicaRM2235旋转切片机(切片厚度4μm,误差±0.5μm,适合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组织切片)
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仪(ELISA):ThermoMultiskanFC(波长范围405-630nm,检测范围0.01-1000ng/mL,吸光度精度±0.001)
7.动物吸入暴露系统:CHTechnologiesASD-1全身吸入暴露舱(容量100L,暴露浓度0.1-100mg/m³,误差±5%,适合小鼠、大鼠暴露)
8.皮肤屏障功能测试仪:Courage&KhazakaCorneometerCM825(测量经皮水分丢失量,范围0-100g·h⁻¹,精度±1g·h⁻¹,用于评估皮肤损伤)
9.耳肿胀度测量仪:MitutoyoID-C112数显千分尺(分辨率0.001mm,测量范围0-12mm,用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耳肿胀度检测)
10.Evans蓝渗出量检测仪:PerkinElmerLambda3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620nm,吸光度范围0-4.0,精度±0.001,用于血管通透性评估)
11.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仪:Bio-RadiMark微孔板读板仪(检测OD值范围0-4.0,精度±0.005,用于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
12.肥大细胞脱颗粒分析仪:OlympusBX53荧光显微镜(配备CCD相机,荧光强度定量,分辨率1024×1024,用于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
13.过敏性休克评分系统:定制化行为学分析软件(基于视频追踪,评分区间0-5级,inter-raterreliability≥0.9,用于全身过敏反应的行为学评估)
14.食入性致敏试验灌胃装置:Popper&Sons20G不锈钢灌胃针(容量0.1-10mL,误差±0.05mL,适合小鼠、大鼠灌胃)
15.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注射器:Hamilton1701微量注射器(容量10μL,精度±0.5μL,用于抗体被动转移的皮内注射)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简称:北检院】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体内动物模型致敏性筛查"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