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渗碳层深度:测量总渗碳层深度(0.5-3.0 mm)及有效硬化层深度(HV550为基准)
2. 表面硬度:采用维氏硬度(HV)或洛氏硬度(HRC),范围通常为58-65 HRC
3. 碳浓度梯度:从表层至心部的碳含量分布(0.7-1.2% C)
4. 微观组织分析:马氏体形态、残余奥氏体含量(≤20%)、碳化物分布及晶粒度(ASTM 5-8级)
5. 表面缺陷检测:裂纹深度(≤0.02 mm)、脱碳层厚度(≤0.05 mm)
1. 齿轮类:汽车变速箱齿轮、风电增速箱齿轮
2. 轴承类: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3. 传动部件:万向节十字轴、凸轮轴
4. 紧固件:高强度螺栓、航空紧固件
5. 工模具: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
1. 金相分析法:ASTM E3试样制备,GB/T 9450渗碳层深度测定
2. 显微硬度测试:ISO 6507-1维氏硬度,GB/T 230.1洛氏硬度
3. 光谱分析:ASTM E1257直读光谱法,GB/T 4336碳硫联合测定
4. X射线衍射:ISO 17025残余奥氏体定量分析
5. 超声波探伤:GB/T 4162锻轧钢棒超声检测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表面渗碳钢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