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强度测定:应变速率控制范围0.005-0.02 mm/s
疲劳极限测试:循环基数设定1×10⁶~1×10⁷次
应力集中系数分析:缺口半径精度要求0.1-0.5 mm
裂纹扩展速率测试:应力比范围0.1-0.8
残余应力评估:X射线衍射法测量深度达50 μm
合金结构钢:Q345E级板材(工程机械承重部件)
奥氏体不锈钢:304/316L型管材(化工压力容器)
航空铝合金:6061-T6型材(飞机蒙皮构件)
医用钛合金:TC4锻件(骨科植入物)
镍基高温合金:GH4169铸件(涡轮叶片)
拉伸试验:ASTM E8/E8M-2022 / GB/T 228.1-2021
轴向力控制疲劳:ISO 1099:2017 / GB/T 3075-2021
裂纹扩展监测:ASTM E647-2023 / HB 7685-2019
显微硬度测试:ASTM E384-2022 / GB/T 4340.1-2019
残余应力测定:SAE J784a-2020 / GB/T 7704-2017
万能材料试验机:Instron 5985型(载荷容量600 kN)
高频疲劳试验机:MTS 810型(频率范围0.01-100 Hz)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LaVision StrainMaster(应变分辨率0.005%)
X射线应力分析仪:Proto LXRD(测量精度±20 MPa)
布氏硬度计:Zwick/Roell HB100型(压痕直径测量误差±0.5 μm)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屈服强度越金属材料疲劳强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