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循环范围:-70℃至+300℃,升降温速率≥10℃/min
载荷类型与幅值:轴向拉伸/压缩载荷(0.1-50kN),频率1-30Hz
循环次数:10^3至10^7次
裂纹萌生阈值测定:应力强度因子ΔKth(0.5-5MPa√m)
失效模式分析:断口形貌(SEM扫描电镜观测)与能量耗散率(J/m²)
金属材料: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结构件
高分子材料:橡胶密封件、工程塑料齿轮
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航空蒙皮
电子元件:PCB电路板焊接点、芯片封装体
汽车零部件:发动机缸体铸件、悬挂系统弹簧
国际标准: ASTM E2368(温度循环试验)、ISO 12106(金属材料轴向疲劳试验)
国家标准: GB/T 1524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周疲劳试验)、GB/T 2423.22(温度变化试验导则)
特殊规范: MIL-STD-810G(军工设备环境适应性测试)
Thermotron F-4K温度试验箱: 温控精度±0.5℃,支持三轴振动耦合测试
Instron 8802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 最大载荷100kN,内置数字图像相关(DIC)应变测量模块
Quesant AFM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级裂纹扩展路径表征
Crysta-Apex MTS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同步记录温度-应力-应变时序数据
TESCAN VEGA3 SEM扫描电镜: 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分辨率3nm)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高低温疲劳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