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效率测试:测量传热系数(U值)、对数平均温差(LMTD)、冷热流体流量偏差(5%以内)及温度分布均匀性(温差≤3℃)。
2.泄漏检测:采用氦质谱法定位微漏点(灵敏度≤110⁻⁹Pam/s),静态压降法评估密封性(保压24小时压降≤0.5%)。
3.材料腐蚀评估:测量壁厚减薄量(精度0.01mm)、点蚀深度(分辨率0.1μm)及晶间腐蚀等级(按GB/T4334分级)。
4.压力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GB/T151),气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ASMEBPVCVIII)。
5.流体阻力测试:测定流阻系数(达西公式计算)、压降值(量程0-10MPa)及流速分布均匀性(偏差≤8%)。
1.管壳式换热器:碳钢/不锈钢/钛合金壳体与换热管束组件。
2.板式换热器:316L不锈钢/钛材波纹板片及EPDM/NBR密封垫片。
3.翅片管式换热器:铝翅片-铜管复合结构及表面涂层附着力。
4.螺旋板式换热器:冷轧不锈钢螺旋通道及定距柱焊接质量。
5.空气冷却器:风机叶片动平衡(G6.3级)及百叶窗调节机构。
1.ASTME1544-2018:红外热像仪进行非接触式温度场分析。
2.ISO16809-2019:超声波测厚仪测量金属壁厚衰减量。
3.GB/T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压力试验与气密性验证规程。
4.ASMESECVArt.10:涡流探伤法检测管束缺陷与裂纹。
5.GB/T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判定标准。
1.FLIRT865红外热像仪:-40~1500℃测温范围,空间分辨率1.11mrad。
2.OlympusEPOCH650超声测厚仪:0.15-500mm量程,双晶探头精度0.01mm。
3.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分析冷却介质成分纯度(检出限0.1ppm)。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换热系统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