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含量测定:采用燃烧红外吸收法(0.001%-6.0%)、热导法(>0.5%)
2.硫元素分析:高频感应炉燃烧法(0.0005%-0.2%)
3.显微硬度测试:维氏硬度HV0.1-HV50(载荷10gf-50kgf)
4.石墨化度测定:X射线衍射法(002面层间距d0020.3354-0.3440nm)
5.孔隙率分析:压汞法(孔径范围3nm-360μm)
6.抗压强度测试:万能试验机(载荷范围1kN-3000kN)
7.热膨胀系数:热机械分析仪(20-1500℃,精度0.110-6/℃)
1.钢铁材料:铸钢件、合金结构钢、工具钢
2.石墨制品:等静压石墨、模压石墨、膨胀石墨
3.碳纤维复合材料:PAN基/沥青基碳纤维、预浸料
4.炭素制品:石墨电极、炭块、炭糊
5.生物质炭材料:活性炭、竹炭、椰壳炭
6.特种碳材料:金刚石薄膜、碳纳米管、石墨烯
1.ASTME1019-18:钢中碳硫测定标准方法
2.ISO15350:2000:石墨材料硫含量测定
3.GB/T1429-2020:炭素材料灰分含量测定
4.GB/T24525-2021:炭素材料电阻率测试
5.ISO17544:2015:核级石墨氧化速率测定
6.ASTMC559-16:人造石墨体积密度测试
7.GB/T3074.1-2016:石墨电极抗折强度试验
1.碳硫分析仪LECOCS844:高频感应燃烧系统(测量精度0.0002%)
2.X射线衍射仪RigakuSmartLabSE:Cu靶Kα辐射(扫描角度5-90)
3.全自动压汞仪MicromeriticsAutoPoreV9600:压力范围0.5-60000psi
4.万能试验机Instron5985:最大载荷150kN(精度等级0.5级)
5.热重分析仪NETZSCHSTA449F5:温度范围RT-1600℃(分辨率0.1μg)
6.显微硬度计WilsonVH3100:光学系统500(符合ISO6507标准)
7.TOC分析仪岛津TOC-L系列:高温催化氧化法(检测限0.001mg/L)
8.激光导热仪LFA467HyperFlash:温度范围-100℃-2800℃(重复性3%)
9.扫描电镜FEIQuantaFEG650:分辨率1nm@30kV(能谱仪元素分析)
10.真密度仪AccuPycII1340:氦气置换法(重复性0.01%)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碳素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