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身结构变形量检测:测量X/Y/Z三轴形变量程(500mm),精度0.1mm
2.材料抗拉强度测试:测定屈服强度(≥345MPa)和断裂延伸率(≥18%)
3.焊接点疲劳寿命评估:循环载荷测试(10^4-10^7次),监测裂纹扩展速率
4.涂层附着力检验:划格法测试(0-5级),刀口间距1mm1mm
5.安全气囊触发时间测定:响应时间≤15ms,压力峰值监测范围0-250kPa
1.高强度钢构件:包含B柱加强板(厚度1.2-2.5mm)、车顶纵梁等关键承力部件
2.铝合金底盘件:涵盖转向节(A356-T6)、副车架(6061-T6)等轻量化组件
3.复合材料覆盖件:包括碳纤维引擎盖(铺层角度0/905)、玻璃钢翼子板
4.聚合物内饰件:涉及仪表板PP+EPDM-T20、门板ABS+PC等注塑件
5.安全玻璃制品:前挡风玻璃(PVB夹层厚度0.76mm)、侧窗钢化玻璃(4-6mm)
1.ASTME8/E8M-202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标准方法
2.ISO6487:2015道路车辆碰撞试验测量技术规范
3.GB/T2611-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4.SAEJ211-1:2014冲击测试仪器化规范
5.GB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要求
6.ISO12192:2011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测定
1.Instron5985万能试验机:载荷范围300kN,配备VideoExtensometer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
2.Kistler5697A1碰撞传感器:采样率100kHz,量程5000g,符合SAEJ2570标准
3.GOMATOSQ三维扫描仪:测量精度8μm+4μm/m,支持动态形变捕捉
4.OlympusOmniscanX3超声波探伤仪:频率范围0.5-30MHz,具备TOFD衍射时差法功能
5.MTSLandmark液压伺服系统:多轴加载能力(250kN/200Nm),频率响应100Hz
6.VIC-3D数字图像相关系统:1200万像素高速相机,应变分辨率0.005%
7.ZwickRoellHIT230F摆锤冲击机:能量范围0.5-50J,符合ISO179-1标准
8.Elcometer506附着力测试仪:划割速度20-40mm/s,六刃硬质合金刀头组
9.BrukerQ4TASMAN移动式光谱仪:可检测Fe/Al/Mg/Ti等元素(精度0.02%)
10.FLIRT1020红外热像仪:热灵敏度<20mK,空间分辨率1024768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车辆伤害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