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成分分析:镍含量(≥99.5%)、杂质元素(Fe≤0.02%、Cu≤0.01%、C≤0.03%、S≤0.005%)
2. 物理性能测试:密度(8.90-8.92 g/cm³)、维氏硬度(HV 80-120)、抗拉强度(≥380 MPa)、延伸率(≥30%)
3. 微观结构分析:晶粒度(ASTM 4-6级)、夹杂物等级(ISO 4967 A类≤1.5级)
4. 表面质量检测:氧化层厚度(≤15μm)、裂纹深度(≤0.1mm)、尺寸公差(±0.5mm)
5. 电化学性能:腐蚀速率(≤0.02 mm/a)、极化电阻(≥5000 Ω·cm²)
1. 电解镍板(厚度10-200mm)
2. 镍合金锭(Ni-Cu、Ni-Cr-Mo系)
3. 电镀用镍球(Φ3-50mm)
4. 高温合金母材(含Ni≥60%)
5. 电池级镍箔(纯度≥99.98%)
1. ASTM E1479-16《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合金化学成分》
2. ISO 6892-1:2019《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3. GB/T 8647-2019《镍及镍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4. ASTM E112-13《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5. GB/T 4334-202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试验方法》
6. ISO 4967:201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
1. ARL 4460光电直读光谱仪:元素成分快速定量分析
2. Instron 5985万能材料试验机:拉伸/压缩力学性能测试
3. ZEISS Axio Imager M2m金相显微镜:微观组织观测
4. Thermo Scientific ARL EQUINOX 100 X射线荧光光谱仪:无损成分筛查
5. Mitutoyo HM-220显微硬度计:微区硬度测量
6. Elcometer 456涂层测厚仪:表面氧化层厚度测定
7. GAMRY Reference 3000电化学工作站:腐蚀行为分析
8.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粉末原料粒径分布检测
9. 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物相结构鉴定
10. Keyence VHX-7000数码显微镜:表面缺陷三维成像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镍及镍锭测试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