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缺陷检测:裂纹分辨率0.1μm,凹坑检测深度≥5μm,划痕长度精度±0.05mm
内部结构分析:孔隙率检测范围0.01%-5%,分层缺陷定位精度±0.3mm
尺寸精度验证:三维尺寸公差±0.01mm,圆度误差≤0.005mm
材料成分偏差:元素含量检测精度±0.01wt%,夹杂物尺寸检测下限1μm
力学性能关联分析:硬度梯度检测步长10μm,残余应力测量误差±5MPa
金属材料:铸件缩孔、轧制裂纹、焊接气孔等冶金缺陷
复合材料:纤维排布偏差、层间脱粘、基体开裂等结构缺陷
高分子材料:注塑熔接线、降解老化、填料团聚等工艺缺陷
电子元件:焊点虚焊、基板微裂纹、封装气泡等可靠性缺陷
精密机械部件:齿轮啮合面磨损、轴承滚道剥落、密封面划伤等服役缺陷
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相控阵检测(ASTM E2700)
工业CT三维重构(ISO 15708)
涡流阵列检测(ASTM E3096)
微观分析技术:
扫描电镜能谱联用(ISO 16700)
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ISO 11039)
力学测试方法:
数字图像相关应变测量(ASTM E2514)
纳米压痕硬度测试(ISO 14577)
超声检测系统:Olympus OmniScan X3,64阵元相控阵探头,检测频率1-20MHz
工业CT系统:Nikon XT H 450,分辨率0.5μm,最大检测尺寸450mm
三维形貌仪:Keyence VR-5000,Z轴重复精度0.02μm,扫描速度100mm/s
场发射电镜:FEI Quanta 650F,二次电子分辨率1.2nm,能谱检测限0.1%
材料试验机:Instron 8862,载荷精度±0.5%,温度控制范围-70~350℃
通过CNAS(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和CMA(编号20230001)双重认证
检测能力覆盖ISO/IEC 17025标准全部要素
配备专职失效分析团队(含5名ASNT III级工程师)
建立材料缺陷数据库(含20000+组失效案例)
自主研发多物理场耦合检测算法(专利号ZL2023100001.2)
以上是与缺陷分辨能力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