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硬度检测:维氏硬度(HV0.3-HV1.0),测试载荷0.3-1kg,检测精度±2%
有效硬化层深度:测量范围0.1-3.0mm,分辨率1μm,按ISO 2639标准定义边界硬度值
碳氮浓度梯度分析:表层碳含量0.6-1.2wt%,氮含量0.2-0.6wt%,梯度变化率≤0.05%/μm
金相组织表征:马氏体含量≥90%,残余奥氏体≤8%,化合物层厚度5-20μm
残余应力检测:X射线衍射法测定,检测深度0.05-0.3mm,精度±20MPa
轴承钢材料:GCr15、SUJ2等,检测氰化层抗剥落性能
齿轮钢部件:20CrMnTi、8620系,评估接触疲劳强度
模具钢表面:H13、DC53等,分析热稳定性与耐磨指标
不锈钢制品:420、440C系,验证耐蚀硬化协同效应
渗碳钢零件:20MnCr5、SAE 4118等,对比复合处理效果
显微硬度梯度法:依据ISO 2639标准,使用HV0.5载荷,步进10μm测量至基体硬度1.3倍处
光谱分析法:按ASTM E1507执行GD-OES深度剖析,检测C/N元素三维分布
X射线相结构检测:采用ISO 17470规范,Cu-Kα辐射分析化合物相组成
热震试验法:参照AMS 2759/7,300℃←→水冷循环验证层间结合强度
定量金相法:依据ASTM E1245,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
显微维氏硬度计HV-1000Z:配备自动压痕测量系统,最小步进1μm
辉光放电光谱仪GDA750:深度分辨率10nm,可同时检测12种元素
X射线应力分析仪X-350A:采用sin²ψ法,测量角度范围0-165°
场发射电镜SU5000:配备EBSD系统,晶粒度分析精度0.1μm
真空热处理模拟炉Gleeble3800:可实现氰化过程原位组织观测
持有CNAS 详情请咨询工程师5和CMA 2023001认证资质,检测报告国际互认
配置三坐标联动检测系统,可实现曲面零件精准定位检测
建立ISO/IEC 17025质量管理体系,数据不确定度评估符合JJF1059要求
技术团队含3名MT/PT三级检测师,年均完成超2000组氰化件检测
参与修订GB/T 3488.5-202X《渗层深度测定方法》行业标准
以上是与氰化硬化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