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分分析:检测碳含量(C 92-99.5%)、硅含量(Si ≤0.5%)、灰分(≤0.3%)及微量元素(Fe、Al、Ca等)
抗压强度测试:室温下≥50MPa,高温(1600℃)下≥35MPa
耐热冲击性能:承受ΔT≥1200℃/min温差循环20次无裂纹
导热系数测定:垂直方向≥80W/(m·K),水平方向≥60W/(m·K)
气密性验证:在0.3MPa氦气压力下泄漏率≤1×10⁻⁸ Pa·m³/s
石墨类坩埚:等静压石墨、模压石墨、高纯石墨等
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化硅增强氧化铝、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等
金属合金坩埚:钼铑合金、铂铱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等
石英玻璃制品:高硼硅石英、熔融石英等
碳/碳复合材料: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
材料成分分析:
GB/T 223.71-20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ASTM E1019-18 金属材料碳硫测定标准
力学性能测试:
ISO 18558:2015 陶瓷材料抗压强度试验
GB/T 1964-2020 多孔陶瓷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热学性能检测:
ASTM C177-19 稳态热流法导热系数测定
ISO 10545-12:2022 陶瓷材料热震稳定性试验
密封性检测:
GB/T 13927-2022 工业阀门压力试验
ISO 5208:2023 工业阀门泄漏量分级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Thermo Scientific ARL PERFORM'X,检测元素范围Be-U,精度±0.01%
高温万能材料试验机:Instron 5985,温度范围RT-1700℃,载荷范围0.5kN-300kN
激光导热仪:Netzsch LFA 467 HyperFlash,测试范围-120℃-2000℃,精度±3%
氦质谱检漏仪:Pfeiffer ASM 340,灵敏度5×10⁻¹² mbar·L/s
高温热震试验炉:Nabertherm HT 16/18,升温速率50℃/min,最高温度1800℃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熔化坩埚装置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