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衡吸湿量测定:湿度范围10%-95%RH(相对湿度),温度250.5℃。
2.动态吸附速率分析:时间分辨率≤10秒,压力控制精度0.1kPa。
3.滞后效应评估:吸附-脱附循环测试(0-100%RH),循环次数≥3次。
4.比表面积计算:BET模型拟合误差≤2%,孔径分布范围1-300nm。
5.单层吸附容量测定:Langmuir模型验证偏差≤1.5%。
1.多孔材料:硅胶、活性炭、分子筛及MOF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2.高分子聚合物:聚酰亚胺薄膜、水凝胶、离子交换树脂。
3.药品辅料:微晶纤维素、乳糖颗粒、硬脂酸镁。
4.建筑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石膏板、保温泡沫。
5.纺织品:功能性纤维织物、纳米涂层面料。
1.ASTMC1494-21:多孔陶瓷材料静态体积法测试标准。
2.ISO12571:2021:建筑材料吸湿性能动态称重法。
3.GB/T21650.2-2008:压汞法与气体吸附法测定孔径分布。
4.GB/T35260-2017:活性炭吸脱附等温线测试规范。
5.ISO9277:2010:BET比表面积测定通用方法。
1.动态蒸汽吸附仪(DVSAdvantage):湿度控制精度0.5%RH,支持0-98%RH连续扫描。
2.全自动吸附分析仪(Autosorb-iQ3):可测孔径0.35-500nm,压力范围10⁻⁵至1000mmHg。
3.高压微量天平(IGA-002):称量精度0.1μg,最高温度150℃。
4.压汞仪(AutoPoreV9600):最大压力60000psi,孔径分辨率1nm-360μm。
5.静态容量法吸附仪(3Flex3500):三站独立分析模块,支持CO₂和N₂吸附。
6.真空重量法装置(VSA-3000):真空度≤10⁻Pa,温控范围-40℃至200℃。
7.湿度发生器(MHG-32):湿度生成速率≥5%RH/min,稳定性0.3%RH/24h。
8.高精度露点仪(DMT143):露点测量范围-80℃至+60℃,精度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润湿等温线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