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层厚度:测量范围0.1-2.0mm,误差±5μm
表面硬度:HV 500-1200或HRC 50-65
碳浓度梯度:表层至基体碳含量变化曲线(0.8-1.2wt%)
晶间腐蚀深度:腐蚀介质浸泡后最大裂纹深度≤30μm
残余应力分布:X射线衍射法测量-200MPa至+500MPa范围
合金结构钢:20CrMnTi、18CrNiMo7-6等齿轮钢
奥氏体不锈钢:316L、321等耐蚀材料
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GH4169等
粉末冶金制品:含碳量≥0.3%的烧结零件
表面处理工件:等离子渗碳或气体渗碳处理的机械部件
ASTM E3-11:金相试样制备与渗碳层厚度测量
GB/T 4340.1-2009:维氏硬度测试方法
ISO 4967:2019:钢中碳含量的光谱测定法
ASTM G28-02:晶间腐蚀敏感性评估
GB/T 24182-2009: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Olympus 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配备图像分析系统,可自动测量渗碳层厚度
Wilson 432SVD维氏硬度计:载荷范围0.3-50kg,精度±1% HV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强渗碳气氨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