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热效率测试:热阻值(≤0.15℃cm/W)、传热系数(≥50W/mK)及温差衰减率(<5%/100h)
2.材料厚度测量:基材厚度公差(0.05mm)、翅片厚度(0.3-1.2mm)及均匀性偏差(≤3%)
3.压力耐受试验:爆破压力(≥3.5MPa)、循环压力疲劳(10^6次@1.5MPa)
4.表面处理质量:阳极氧化层厚度(10-25μm)、涂层附着力(划格法≥4B级)、盐雾耐蚀性(>500h)
5.尺寸精度验证:平面度公差(≤0.1mm/m)、翅片间距误差(0.05mm)、装配孔位偏差(0.02mm)
1.铝合金散热器片:适用于电子设备、LED照明及新能源领域
2.铜合金散热器片:用于高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及服务器冷却系统
3.不锈钢散热器片:医疗设备及腐蚀性环境专用型号
4.复合材料散热器片:包含石墨烯增强型与陶瓷基混合材质
5.汽车电子散热器片:满足AEC-Q104车规级温度冲击要求
1.ASTMD5470-17:稳态热阻抗法测定界面材料导热系数
2.ISO9227:2022:中性盐雾试验评估耐腐蚀性能
3.GB/T228.1-202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强度测试
4.GB/T1732-93:漆膜附着力的划格法测定
5.IEC60068-2-14:2009:温度循环试验验证结构稳定性
1.FlukeTi480PRO红外热像仪:温度分布成像(精度1℃/1%)
2.Instron5982万能试验机:最大载荷100kN的拉伸/压缩测试
3.MitutoyoLitematicVL-50测厚仪:分辨率0.1μm的接触式测量
4.Q-LabQ-FOGCCT1100循环腐蚀箱:满足ASTMB117标准盐雾测试
5.NetzschLFA467HyperFlash:激光闪射法导热系数分析仪
6.KeyenceIM-8000图像尺寸测量系统:亚微米级几何尺寸检测
7.ThermoScientificARLEQUINOX100X射线衍射仪:材料成分分析
8.BrukerContourGT-K光学轮廓仪:表面粗糙度Ra值测量(0.01μm精度)
9.Chroma19032功率循环测试系统:模拟实际工况的热疲劳试验
10.Agilent34972A数据采集仪:多通道温度/压力同步监测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散热器片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