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栅氧化层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氧化层厚度测量:采用椭圆偏振法测定5-50超薄层厚度(精度0.1nm)2.界面缺陷密度分析:通过C-V法测试界面态密度(Dit≤11011cm-2eV-1)3.击穿电压测试:施加斜坡电压至介质击穿(目标值≥8MV/cm)4.漏电流特性评估:在3V偏压下测量漏电流密度(规范值<1nA/cm)5.介电常数测定:通过高频C-V曲线计算k值(SiO2基准k=3.90.1)检测范围1.MOSFET器件栅极氧化层(厚度10-30)2.CMOS图像传感器钝化氧化层(厚度50-100)3.IGBT功率器件场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氧化层厚度测量:采用椭圆偏振法测定5-50超薄层厚度(精度0.1nm)
2.界面缺陷密度分析:通过C-V法测试界面态密度(Dit≤11011cm-2eV-1)
3.击穿电压测试:施加斜坡电压至介质击穿(目标值≥8MV/cm)
4.漏电流特性评估:在3V偏压下测量漏电流密度(规范值<1nA/cm)
5.介电常数测定:通过高频C-V曲线计算k值(SiO2基准k=3.90.1)
1.MOSFET器件栅极氧化层(厚度10-30)
2.CMOS图像传感器钝化氧化层(厚度50-100)
3.IGBT功率器件场氧层(厚度500-2000)
4.3DNAND存储单元隔离氧化层(厚度20-50)
5.GaNHEMT器件Al2O3/GaN界面氧化层(厚度5-15nm)
ASTMF1393-18:椭圆偏振法测量超薄氧化层厚度
ISO14606:2015:XPS深度剖析界面化学组成
GB/T16525-2017:高频C-V法测定界面态密度
JESD35-A:时变介质击穿(TDDB)可靠性测试
SJ21473-2018:原子力显微镜表面粗糙度分析(Ra<0.2nm)
J.A.WoollamM-2000UI型全自动椭圆偏振仪(光谱范围245-1700nm)
KeysightB1500A半导体参数分析仪(电压分辨率10μV)
ThermoScientificNexsaXPS系统(空间分辨率7.5μm)
BrukerDimensionIcon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精度0.1nm)
OxfordInstrumentsPlasmaPro100RIE刻蚀机(刻蚀速率控制1%)
HitachiHF5000透射电镜(点分辨率0.1nm)
Keithley4200A-SCS参数测试系统(支持脉冲I-V测量)
LeicaEMRES102离子减薄仪(样品制备厚度<50nm)
SUSSMicroTecPA300探针台(温度范围-65℃~300℃)
Agilent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频率范围40Hz-110MHz)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薄栅氧化层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