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微粒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粒径分布:测量0.1-100μm范围内颗粒的D10/D50/D90值及多分散指数(PDI)。2.浓度分析:采用μg/m或particles/mL为单位量化悬浮液或气体中的微粒含量。3.形貌特征:通过长径比、圆度(0-1)及表面粗糙度(Ra≤50nm)表征颗粒几何特性。4.化学成分:使用EDS/XPS检测C/O/Si/Al等元素占比(精度0.1at%)。5.表面电荷:测定Zeta电位(范围200mV),评估胶体稳定性。检测范围1.半导体材料:硅晶圆抛光液中的纳米级金属污染物(如Cu/Fe≤5pp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粒径分布:测量0.1-100μm范围内颗粒的D10/D50/D90值及多分散指数(PDI)。
2.浓度分析:采用μg/m或particles/mL为单位量化悬浮液或气体中的微粒含量。
3.形貌特征:通过长径比、圆度(0-1)及表面粗糙度(Ra≤50nm)表征颗粒几何特性。
4.化学成分:使用EDS/XPS检测C/O/Si/Al等元素占比(精度0.1at%)。
5.表面电荷:测定Zeta电位(范围200mV),评估胶体稳定性。
1.半导体材料:硅晶圆抛光液中的纳米级金属污染物(如Cu/Fe≤5ppb)。
2.医用植入物:钛合金表面氧化层内亚微米级晶体缺陷(尺寸≤500nm)。
3.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分散体系团聚体(粒径≥200nm)。
4.环境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吸附颗粒(检出限0.01μg/m)。
5.食品添加剂:乳制品中二氧化钛微粒(E171)的晶体形态鉴别。
1.ASTMF3121-15:透射电镜法测定纳米颗粒尺寸及形状偏差(误差3%)。
2.ISO13320:2020:激光衍射法实现0.1-3000μm宽域粒径分析。
3.GB/T19077-2016:粒度分布测定需满足重复性RSD<2%。
4.ISO21363:2020: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实现单颗粒成分定量。
5.GB/T37049-2018:动态光散射法测定Zeta电位(温度控制0.5℃)。
1.扫描电镜(SEM):HitachiSU5000冷场发射型,分辨率1nm@15kV。
2.动态光散射仪:MalvernZetasizerNanoZS,支持0.3nm-10μm粒径测量。
3.激光粒度仪:BeckmanCoulterLS13320X,测量范围0.04-2000μm。
4.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ThermoScientificK-Alpha+,能量分辨率<0.5eV。
5.原子力显微镜(AFM):BrukerDimensionIcon,Z轴分辨率0.1nm。
6.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ParticleMetrixViewSizer3000,浓度检测下限10⁶particles/mL。
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Agilent7900,检出限低至ppt级。
8.拉曼光谱仪:RenishawinViaQontor,空间分辨率<1μm。
9.超速离心机:BeckmanOptimaXPN-100,最大转速100,000rpm。
10.超声分散仪:HielscherUP400St,频率24kHz可调(50-100%振幅)。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隐微粒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