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成分分析:测定C(0.02-4.5%)、Si(0.1-3.2%)、Mn(0.3-2.0%)等元素含量
2.力学性能测试:抗拉强度(≥400MPa)、屈服强度(≥250MPa)、延伸率(≥15%)
3.金相组织检验:晶粒度等级(4-8级)、夹杂物评级(A/B/C/D类)
4.物理性能检测:密度(7-19g/cm)、热膨胀系数(10-2510⁻⁶/℃)
5.气体含量测定:氢含量(≤2ppm)、氧含量(≤30ppm)
1.钢铁材料:碳素结构钢(Q235B)、合金结构钢(40Cr)
2.铝合金系列:铸造铝合金(ZL101)、变形铝合金(6061-T6)
3.铜合金制品:黄铜(H62)、青铜(QSn6.5-0.1)
4.高温合金材料:镍基合金(GH4169)、钴基合金(Stellite6B)
5.稀有金属材料:钛合金(TC4)、锆合金(Zr-4)
1.ASTME1086-14《金属材料火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ISO6892-1:2019《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
3.GB/T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4.GB/T14265-2021《金属材料氢脆敏感性试验方法》
5.ASTME407-07(2015)《金属及合金微观侵蚀规程》
1.ThermoScientificARL4460直读光谱仪:元素成分快速定量分析
2.Instron5985万能试验机:最大载荷600kN拉伸/压缩测试
3.ZeissAxioImagerA2m金相显微镜:5000倍显微组织观察
4.LECOONH836氧氮氢分析仪:精度0.1ppm气体测定
5.NetzschDIL402C热膨胀仪:-150℃~1600℃热变形测量
6.BrukerD8ADVANCEX射线衍射仪:物相结构定性分析
7.ShimadzuEPMA-1720电子探针:微区成分面分布扫描
8.HitachiSU5000场发射电镜:纳米级微观形貌表征
9.MTSLandmark伺服液压系统:高频疲劳性能测试
10.QnessQ10A自动硬度计:HV/HB/HRC多标尺转换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熔融金属试样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