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硬度:测定范围 HRC 50-65,误差±1.5 HRC
渗碳层深度(CHD):测量范围 0.1-3.0mm,分辨率0.01mm
碳浓度梯度:分析深度方向碳含量变化,精度±0.05wt%
显微组织评级:按GB/T 13298评定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比例
表面残余应力:检测范围±1500MPa,X射线衍射法
合金结构钢:20CrMnTi、20CrNiMo等
工具钢:T8、T10、9CrSi系列
轴承钢:GCr15、GCr18Mo等
齿轮类零件:模数2-10mm渐开线齿轮
模具钢:H13、P20系列
ASTM E3:金相试样制备标准
ISO 2639:硬化层深度测定规范
GB/T 9450-2005:钢铁渗碳层有效硬化层测定法
GB/T 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ASTM E384:显微硬度测试标准
洛氏硬度计 HRS-150:满足ISO 6508标准,自动加载系统
金相显微镜 Olympus GX53:5000倍高清成像,带EDS成分分析模块
光谱仪 SPECTRO MAXx:碳元素检测精度±0.001%
X射线应力分析仪 X-350A:符合GB/T 7704标准,二维应力测绘
显微维氏硬度计 FM-800:载荷范围10-1000gf,ASTM E92标准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熔盐渗碳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