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炭反应性指数(CRI):测定CO₂环境下的反应失重率(标准值18-25%)
2.抗碎强度(M40):40mm转鼓试验后>80mm颗粒占比(目标值≥85%)
3.热稳定性(TS):1500℃高温处理后粒度>25mm比例(要求≥65%)
4.挥发分含量: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5%
5.硫分分析:总硫含量控制范围0.5-0.8%
6.灰熔点测定:软化温度ST>1350℃
1.高炉本体循环区焦炭:重点监测CRI与M40指标
2.干熄焦系统回收料:检验热态强度衰减率
3.喷吹煤粉混合料:分析硫分与灰分协同效应
4.炉缸沉积物:测定未燃焦炭残留比例
5.除尘灰含碳物质:检测未完全反应焦炭粒度分布
6.风口回旋区取样:评估微观孔隙结构变化
1.ASTMD5341: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标准测试法
2.ISO556:焦炭粒度分析筛分法
3.GB/T4000-2017:焦炭机械强度测定方法(转鼓法)
4.GB/T22839-2021:焦炭工业分析技术规范
5.ISO1171: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法
6.GB/T214-2007:煤中全硫测定方法(艾士卡法)
1.LECOAC-600:全自动硫含量分析仪(精度0.02%)
2.Nabertherm高温试验炉:最高工作温度1700℃(TS测试专用)
3.ERWEKATAP-100型转鼓机:符合GB/T4000标准要求
4.Malvern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范围0.01-3500μm)
5.Netzsch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TG-DSC联用)
6.OlympusDSX1000数码显微镜:500倍率孔隙结构观测系统
7.ShimadzuEDX-7000:X射线荧光光谱仪(元素定量分析)
8.ThermoScientificARLQUANT'X: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
9.MTSCriterionModel45:万能材料试验机(抗压强度测试)
10.HoribaEMIA-920V2:碳硫分析仪(高频感应燃烧法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风口焦炭循环区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