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形态特征分析(板条/粒状/针状形态占比)
次生贝氏体分布密度(单位面积占比≥15%)
相含量定量检测(贝氏体含量0.5%-25%)
平均晶粒尺寸测定(1-50μm精度范围)
显微硬度梯度测试(HV0.2-HV1.0载荷范围)
高碳钢淬回火工件(C含量0.6%-1.2%)
合金结构钢(42CrMo/40CrNiMo系列)
轴承钢(GCr15/GCr18Mo系列)
工模具钢(H13/DC53系列)
焊接热影响区材料(E5015/E6013焊材)
ASTM E3-2021 金相试样制备标准
ISO 643:2020 钢的显微晶粒度测定
GB/T 13298-2015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4340.1-200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ASTM E1245-2022 相含量自动图像分析法
蔡司Axio Imager M2m金相显微镜(5000×放大倍数)
布鲁克Q4 TASMAN能谱仪(元素分析精度±0.1wt%)
英斯特朗Wilson VH1150显微硬度计(0.01-1kgf载荷)
奥林巴斯GX53倒置显微镜(微分干涉对比功能)
莱卡DM2700P偏振光显微镜(晶界特征分析模块)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次生贝氏体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