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光度基线测定(波长范围200-2500nm,分辨率0.1nm)
2.透射率稳定性测试(温度范围-20℃~80℃,波动值≤0.5%)
3.反射率本底校正(入射角5-85,精度0.05%)
4.波长线性度验证(扫描速率1-10nm/s,偏差≤0.3nm)
5.基线漂移量分析(持续时长24h,漂移量≤0.002AU/h)
1.光学玻璃基材(K9玻璃、熔融石英等)
2.高分子薄膜材料(PET、PC、PMMA等)
3.金属镀层表面(Al/MgF2复合膜、Ag反射膜等)
4.纳米功能涂层(TiO2光催化膜、SiO2增透膜等)
5.生物医学样本(角膜替代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等)
1.ASTME903-20《材料太阳吸收率标准测试方法》
2.ISO13697:2019《光学元件反射率测量方法》
3.GB/T26824-2021《纳米材料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4.ISO14782:2015《塑料透明材料雾度测定》
5.GB/T14571-2021《光学薄膜通用规范》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UV-2600i,波长范围185-3300nm)
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赛默飞NicoletiS50,分辨率0.09cm⁻)
3.激光椭偏仪(J.A.WoollamM-2000UI,波长245-1700nm)
4.积分球测试系统(LabsphereLMS-9000,直径150mm)
5.高精度恒温样品台(LinkamTHMS600E,控温精度0.1℃)
6.纳米膜厚测量仪(FilmetricsF20-UV,厚度范围5nm-500μm)
7.全自动偏振分析仪(ThorlabsPAX1000VIS/M,波长400-700nm)
8.真空镀膜监控系统(INFICONIC/5,速率控制精度0.01/s)
9.显微分光光度计(奥林巴斯USPM-RU-W,最小测量区域Φ5μm)
10.低温恒温器(OxfordInstrumentsOptistatCF-V12,最低温度4K)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本底吸收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