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率测定:ASTM E2109标准,测量范围0.01%-30%,分辨率±0.05%
孔径分布分析:ISO 15901-1标准,检测范围0.1-500μm,区分开孔/闭孔结构
气孔密度计算:基于ASTM E1245规范,单位面积孔隙数量统计(个/mm²)
气孔连通性评估:采用3D断层扫描技术,量化连通孔隙体积占比
气孔形状参数:包括圆度(0-1标度)、长径比(≥1.2判定为异常孔隙)
金属铸件:铝合金/钛合金精密铸造件(气孔率<0.5%为航空级标准)
陶瓷材料:氧化锆/碳化硅烧结体(开孔率影响介电性能)
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塑料件(孔隙引发应力集中风险)
复合材料:CFRP层压板(孔隙率>2%需报废处理)
建筑材料:混凝土试块(ASTM C457气孔间距系数检测)
金相分析法:依据ASTM E3标准制备试样,采用蔡司Axio Imager 2显微镜进行100-1000倍观测
压汞法:Micromeritics AutoPore V 9600设备,按ISO 15901-1执行高压孔隙测量(0.003-360μm)
X射线断层扫描:采用Bruker SkyScan 1272系统,分辨率0.5μm,符合ASTM E1695三维重构标准
气体吸附法:基于BET理论的Quantachrome Nova 4200e,检测微孔(<2nm)分布
超声波检测:Olympus EPOCH 650探伤仪,按ISO 16810标准评估内部孔隙缺陷
蔡司EVO MA10扫描电镜:配备牛津X-Max 80能谱仪,实现5nm分辨率孔隙形貌分析
Thermo Scientific Helios 5 UX双束电镜:支持FIB三维重构,定位亚表面孔隙
Keyence VHX-7000数字显微镜:自动景深合成技术,适用于粗糙表面孔隙统计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通过Mie散射理论反演粉末冶金件孔隙分布
Instron 5985力学试验机:配合DIC技术关联孔隙率与力学性能衰减
CNAS认可实验室(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检测数据获ILAC-MRA互认
配备ISO/IEC 17025体系认证的显微分析实验室(温控精度±0.5℃)
20人专业团队含5名材料学博士,年均完成3000+检测案例
自主开发PoroAnalyzer V3.0软件,符合ASTM E2809图像分析标准
建立跨尺度检测体系,涵盖纳米级(TEM)至宏观级(工业CT)孔隙表征
以上是与气孔数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