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5%(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元素分布)
粒径分布跨度:(D90-D10)/D50≤1.8(激光衍射法测量50-500μm范围)
密度差异比:组分间密度偏差≤±2%(氦气比重法测量0.5-8g/cm³材料)
粘度匹配性:混合体系粘度变化率≤15%(25℃下Brookfield粘度计测试)
溶剂残留量:挥发性有机物≤500ppm(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
粉末冶金材料:包含钨铜合金、金属陶瓷等需高压成型的复合粉末
高分子复合材料:涵盖工程塑料与橡胶的共混改性体系
医药制剂:缓释片剂中API与辅料的固相分散体系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功能成分的包埋均匀性评估
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分散体系表征
ASTM D6940: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进行元素映射分析(空间分辨率达10μm)
ISO 13320:采用Mie散射理论处理激光粒度分布数据(测量精度±0.5%)
ASTM D792:氦气置换法测定真密度(重复性误差<0.02g/cm³)
ISO 2555:旋转粘度计法测定非牛顿流体特性(剪切速率范围1-1000s⁻¹)
ASTM E1868:顶空-气相色谱联用检测挥发性物质(检测限0.1ppm)
三维运动混合机模拟器:XH-30型,可模拟0-30rpm变速混合工况
激光粒度分析仪:Mastersizer 3000,测量范围0.01-3500μm
密度梯度柱:DGC-2000全自动系统,支持5种梯度液同时测定
流变特性分析仪:TA Instruments HR-20,温度控制精度±0.1℃
显微红外光谱仪:Nicolet iN10 MX,空间分辨率达1.5μm
获CNAS(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和CMA(编号2023XYZ)双重认证,检测报告国际互认
配置Class 100洁净检测室,温湿度控制精度达±1℃/±5%RH
设备校准溯源至NIST标准物质,年校准周期合格率100%
拥有10年以上混合工程经验的博士团队,发表SCI论文23篇
采用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检测数据全程可追溯
以上是与强制混合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