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导效率:测定轴向传热系数(500-5000 W/m·K范围),记录稳态温差(±0.1℃精度)
极限热负荷:测试最大热流密度(最高达300 W/cm²),记录失效临界温度(100-800℃区间)
工作温度范围:验证-196℃(液氮环境)至1200℃(高温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材料耐腐蚀性:评估在酸碱介质(pH 1-14)下2000小时后的壁厚减薄量(μm级测量)
密封性能:氦质谱检漏仪检测泄漏率(≤1×10⁻⁹ Pa·m³/s标准)
金属基热管:铜/铝及其合金烧结芯结构、不锈钢高温热管
复合毛细结构:铜粉烧结体、丝网叠层、微槽道等芯材组合
工质兼容性:水、氨、钠钾合金等相变介质适配性验证
电子散热模组:CPU/GPU散热器集成热管组件
特种应用热管:航天器热控系统、核反应堆余热回收装置
ASTM E1530:稳态热阻法测定轴向热阻(误差±3%)
ISO 22007-2: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复合材料导热系数
MIL-STD-883K:温度循环试验(-55℃↔+125℃,1000次循环)
GB/T 10125:中性盐雾试验评估材料耐腐蚀等级
ISO 20486:激光扫描法检测微通道结构完整性
LINSEIS TFA 1000:宽温区(-170~+600℃)热导率测试系统,配备真空腔体
Thermo Fisher Talos F200X:场发射透射电镜分析毛细结构(0.1nm分辨率)
MKS 949B:氦质谱检漏仪,最小可检漏率5×10⁻¹³ Pa·m³/s
ESPEC TZB-040:三综合试验箱(温湿度+振动复合测试)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测定烧结粉末粒径分布(10nm-3.5mm)
CNAS认可实验室(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检测报告国际互认
配备12通道红外热像仪(FLIR X8580)实现毫秒级温度场动态捕捉
以上是与热管冷却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