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硬度测试:HV0.3维氏硬度(标准范围650-850HV),检测深度0.1mm
尖端圆角半径测量:公差±0.005mm,采用轮廓投影法检测
偏置距精度验证:允许偏差≤0.02mm,使用三坐标测量仪(CMM)检测
表面粗糙度分析:Ra≤0.4μm,Rz≤3.2μm,按ISO 4287标准执行
动态接触疲劳测试:模拟载荷2000-5000N,循环次数≥10⁶次
合金钢部件:适用于20CrMnTi、42CrMo等渗碳钢制从动件
不锈钢组件:涵盖304/316L等奥氏体不锈钢材质
钛合金部件:包括TC4、TC6等航空级材料制品
工程塑料件:检测PEEK、PI等高分子材料成型件
表面处理件:验证DLC涂层、氮化钛镀层的结合强度(≥80HF)
ASTM E384:微硬度测试标准(载荷范围0.1-1kgf)
ISO 12181-1:圆度误差评定规范(滤波波长0.08mm)
ASTM G99:往复摩擦磨损试验(速度0.1m/s,润滑条件可控)
DIN 50150:材料硬度换算标准(覆盖HRC/HV/HB标尺)
ISO 20823:高温摩擦特性测试(最高温度300℃±5℃)
Mitutoyo SJ-410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范围Ra0.05-10μm,16bit分辨率
ZEISS Prismo 7 CMM:空间精度1.9+L/300μm,配备VAST XT黄金探头
Instron 8860动态试验机:最大载荷100kN,频率范围0.01-100Hz
Bruker ContourGT-K光学轮廓仪:垂直分辨率0.1nm,支持3D形貌重建
Qness Q10A显微硬度计:20倍物镜,自动压痕测量系统
持有CNAS 详情请咨询工程师5检测实验室认可证书,符合ISO/IEC 17025:2017体系要求
配备ASTM/ISO标准验证设备,年校准周期≤6个月
检测团队具备10年以上精密机械检测经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
建立材料数据库涵盖200+合金牌号,支持失效模式分析
通过NADCAP特种工艺认证(证书编号MTC-5678)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偏置尖底从动件测试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