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全国服务热线:400-635-0567
Logo

电子封装散热性能试验

  • 原创官网
  • 2025-08-09 10:11:53
  • 关键字:北检研究院,电子封装散热性能试验

相关:

概述:电子封装是电子器件实现功能的核心结构,其散热性能直接决定器件工作寿命与稳定性。本文围绕电子封装散热性能试验,聚焦热阻特性、导热系数、温度分布等核心检测项目,结合材料类型与应用场景,系统阐述检测范围、标准方法及专用设备,为电子封装的热设计与可靠性验证提供技术支撑。

便捷导航:首页 > 服务项目 > 工程材料 > 金属材料检测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因篇幅原因,CMA/CNAS证书以及未列出的项目/样品,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 询价

检测项目

热阻特性检测:

  • 结壳热阻(Rth(j-c)):单位为K/W,参照JEDEC JESD51-1标准,采用电加热法测量有源器件核心至封装外壳的热阻
  • 壳环境热阻(Rth(c-a)):单位为K/W,通过强制对流环境模拟,评估外壳至周围环境的散热能力
  • 结环境热阻(Rth(j-a)):单位为K/W,综合反映器件从核心至环境的总热阻,是系统散热设计的关键参数
导热系数检测:
  • 材料导热系数(λ):单位为W·m⁻¹·K⁻¹,采用激光闪射法(ASTM D5470)测量高导热金属基板与陶瓷材料
  • 界面导热系数(λi):单位为W·m⁻¹·K⁻¹,通过稳态平板法评估导热硅胶垫、硅脂等界面材料的传热效率
  • anisotropic导热系数:单位为W·m⁻¹·K⁻¹,针对柔性封装材料,测量平行与垂直于基板方向的导热差异(±5%偏差)
温度分布测试:
  • 结温(Tj):单位为℃,采用热电偶植入法(GB/T 14813)测量半导体器件核心工作温度,精度±0.5℃
  • 壳温(Tc):单位为℃,通过红外热像仪(FLIR T640)非接触式测量封装外壳表面温度分布
  • 基板温度(Ts):单位为℃,使用贴片式热敏电阻(NTC)监测金属基板与PCB结合处的温度,响应时间≤10ms
散热结构效率:
  • 翅片散热效率(η):单位为%,在风量1.5m³/min的强制对流环境下,测量铝型材散热器的散热能力(η≥85%为合格)
  • 热管传热能力(Q):单位为W,在温差50℃条件下,评估热管从蒸发段至冷凝段的热量传输能力(Q≥100W为满足功率模块需求)
  • 液冷板压降(ΔP):单位为Pa,通过流量传感器(OMRON FLOW-300)测量液冷封装内部的流体阻力(ΔP≤500Pa为低阻力设计)
热循环可靠性:
  • 热循环次数(N):无单位,参照IEC 60749-25标准,在-40℃~125℃范围内进行循环测试,记录器件失效前的循环次数(N≥1000次为汽车电子级要求)
  • 热膨胀系数(CTE)匹配性:单位为×10⁻⁶/K,测量封装材料(如陶瓷与金属基板)的CTE偏差(≤1.5×10⁻⁶/K为避免热应力开裂)
  • 热冲击寿命:单位为次,在10℃/min的温变速率下,进行-55℃~150℃的冲击测试,记录封装结构的裂纹萌生次数
界面热性能:
  • 界面接触热阻(Rc):单位为K/W,在100kPa压力下,测量导热界面材料与 substrate 之间的接触热阻(Rc≤0.1K/W为高效传热要求)
  • 导热材料厚度(d):单位为mm,通过螺旋测微仪测量导热硅胶垫的压缩厚度(≤0.1mm为减小热阻的关键参数)
  • 界面吸湿率(MR):单位为%,在85℃/85%RH环境下放置1000h,测量界面材料的吸湿量(MR≤0.5%为防止热性能退化)
功率损耗测试:
  • 静态功率损耗(Pstatic):单位为W,在空载电压3.3V条件下,测量器件的漏电流损耗(Pstatic≤0.1W为低功耗设计)
  • 动态功率损耗(Pdynamic):单位为W,在开关频率1MHz条件下,测量MOSFET的开关损耗(Pdynamic≤1W为高频应用要求)
  • 短路功率损耗(Pshort):单位为W,模拟器件短路状态,测量持续10μs的瞬时功率损耗(Pshort≤10W为耐受短路的临界值)
环境适应性:
  • 高温工作寿命(HTOL):无单位,在150℃环境下连续工作1000h,记录器件的热失效次数(失效概率≤1%为合格)
  • 低温存储稳定性(LTST):无单位,在-55℃环境下存储1000h,测量封装材料的脆化程度(冲击功保留率≥80%)
  • 湿热循环可靠性(H3TRB):无单位,在60℃/90%RH环境下进行1000次循环,评估封装的抗 moisture 渗透能力(无引脚腐蚀为合格)
热仿真验证:
  • 仿真结温偏差(ΔTj):单位为℃,将有限元仿真(ANSYS Icepak)结果与实测值对比(ΔTj≤5%为仿真模型有效性指标)
  • 热流密度分布(q):单位为W·cm⁻²,通过仿真模拟器件核心的热流扩散情况(q≤20W·cm⁻²为避免热点形成)
  • 散热路径优化:无单位,通过参数化仿真调整散热器翅片间距(间距≥5mm为兼顾风量与散热面积的最优值)
封装材料热性能:
  • 封装树脂热变形温度(HDT):单位为℃,在1.82MPa压力下,测量EMC材料的变形温度(HDT≥150℃为满足高温应用)
  • 金属基板热导率(λ):单位为W·m⁻¹·K⁻¹,采用热线法(GB/T 22588)测量铝基板的导热系数(λ≥150W·m⁻¹·K⁻¹为高导热要求)
  • 陶瓷封装绝缘电阻(IR):单位为Ω,在1000V直流电压下,测量氮化铝陶瓷的绝缘性能(IR≥1×10¹²Ω为防止漏电)

检测范围

1. 半导体封装: 涵盖BGA(球栅阵列)、QFP( quad flat package)、LGA( land grid array)等,重点检测球栅 solder joint 的热传导均匀性与封装体的热应力分布

2. 功率模块封装: 包括IGBT模块、MOSFET模块、SiC模块等,侧重结壳热阻(Rth(j-c)≤1K/W)与热循环寿命(≥1000次)的验证

3. 光电子封装: 涵盖LED封装(COB、SMD)、激光二极管(LD)封装、光电探测器(PD)封装等,关注温度分布(ΔTj≤5℃)与光衰(1000h光衰≤5%)的相关性

4. 金属基板: 包括铝基板(AlN陶瓷绝缘层)、铜基板(Cu直接 bonding)、铁镍合金基板等,检测导热系数(λ≥120W·m⁻¹·K⁻¹)与热膨胀系数(CTE≤17×10⁻⁶/K)

5. 导热界面材料: 涵盖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脂、相变导热材料、导热胶带等,重点验证界面热阻(Rc≤0.1K/W)与压缩弹性(压缩率≥30%)

6. 散热结构件: 包括铝型材散热器、热管散热器、液冷板、均热板(Vapor Chamber)等,侧重散热效率(η≥80%)与压力降(ΔP≤500Pa)

7. 陶瓷封装: 涵盖氧化铝陶瓷(Al₂O₃)、氮化铝陶瓷(AlN)、碳化硅陶瓷(SiC)等,检测导热系数(λ≥200W·m⁻¹·K⁻¹)与绝缘强度(≥10kV/mm)

8. 塑料封装: 包括EPoxy molding compound(EMC)、PPS塑料、LCP塑料等,关注热变形温度(HDT≥130℃)与吸湿率(MR≤0.5%)

9. 柔性封装: 涵盖Flex PCB、COF(Chip on Flex)、POF(Plastic Optical Fiber)封装等,检测弯曲状态下的热阻变化(ΔRth≤10%)与耐折性(≥1000次弯曲无裂纹)

10. 汽车电子封装: 包括ECU(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封装(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池管理系统(BMS)封装等,侧重高温环境(125℃)下的热可靠性(MTBF≥10000h)

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

  • JEDEC JESD51-1 稳态热阻测试方法:采用电加热法,通过监测器件的电压-电流变化计算热阻,适用于有源半导体器件,要求加热电流精度±0.5%
  • ASTM D5470 激光闪射法导热系数测试:利用激光脉冲加热样品表面,通过红外探测器测量背面温度响应,适用于高导热材料(λ≥10W·m⁻¹·K⁻¹),精度±2%
  • IEC 60749-25 半导体器件热特性测量: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非接触式测量器件表面温度分布,适用于大功率模块,温度分辨率0.03℃
  • ISO 12243 热循环试验方法:规定了-40℃~125℃的循环条件,用于评估封装材料的热疲劳寿命,循环次数≥1000次
国家标准:
  • GB/T 3398.1 塑料导热系数测试(稳态平板法):通过保持样品上下表面恒定温差,测量热量传递速率,适用于绝缘塑料材料(λ≤1W·m⁻¹·K⁻¹),精度±5%
  • GB/T 22588 金属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热线法):将热线埋入样品中,通过热线的温度升高计算导热系数,适用于金属基板(如铝、铜),精度±3%
  • GB/T 14813 电子器件热阻测试(热电偶法):采用热电偶直接接触器件表面测量温度,适用于封装外壳温度的接触式测量,温度精度±0.5℃
  • GB/T 2423.2 高温试验方法:规定了150℃、200℃等高温环境的试验条件,用于评估器件的高温工作寿命,要求温度波动±2℃
方法差异说明: JEDEC JESD51-1与GB/T 14813的核心差异在于加热方式:JEDEC采用器件自身电加热(有源模式),更贴近实际工作状态;GB/T 14813采用外部加热(无源模式),适用于无法通电的器件。ASTM D5470(激光闪射法)与GB/T 3398.1(稳态平板法)的差异在于测试效率:激光闪射法测试时间≤10s,而稳态平板法需要30min以上,前者更适用于批量检测。IEC 60749-25(红外热成像)与GB/T 14813(热电偶法)的差异在于测量方式:红外热成像为非接触式,不会干扰样品温度场,适用于高温或易损坏的器件;热电偶法为接触式,需要固定安装,适用于常规封装。

检测设备

1. 热阻测试仪: T3ster T3Ster (200)(温度范围-40℃~200℃,热阻分辨率0.01K/W,支持JEDEC JESD51系列标准)

2. 激光闪射导热仪: NETZSCH LFA 467(导热系数范围0.1~2000W·m⁻¹·K⁻¹,样品厚度0.5~10mm,精度±2%)

3. 红外热像仪: FLIR T640(分辨率640×480像素,温度范围-40℃~1200℃,温度灵敏度0.03℃,支持实时温度分布成像)

4. 电子万能试验机(热循环): MTS 810(温度范围-100℃~300℃,力值范围0~100kN,循环次数≥10000次,用于热疲劳试验)

5. 导热界面材料测试仪: Annex SI-1000(压力范围0~500kPa,温度范围25℃~150℃,热阻分辨率0.001K/W,用于测量界面热阻与厚度)

6. 热仿真软件: ANSYS Icepak(支持三维热流模拟,集成CFD分析,能够预测器件温度分布与热阻,与实测数据对比偏差≤5%)

7. 热电偶测温系统: Omega HH314A(K型热电偶,温度范围-200℃~1372℃,精度±0.1℃,支持多通道同步测量)

8. 稳态热阻测试系统: Agilent B1505A(集成源测量单元,电压范围0~200V,电流范围0~10A,用于有源器件的热阻测量)

9. 塑料热变形温度测试仪: Zwick/Roell HDT 3V(载荷范围0.45~1.82MPa,温度范围23℃~300℃,升温速率120℃/h,用于测量塑料的热变形温度)

10. 金属基板导热测试仪: Hot Disk TPS 2500(热线法,导热系数范围0.01~500W·m⁻¹·K⁻¹,样品尺寸≥100mm×100mm,精度±3%)

11. 柔性封装热阻测试仪: Shimadzu TMA-60(热机械分析仪,温度范围-150℃~600℃,力值范围0~5N,用于测量弯曲状态下的热阻变化)

12. 汽车电子热可靠性试验机: ESPEC SU-260(高温箱,温度范围-70℃~300℃,湿度范围10%~98%RH,容积260L,用于模拟汽车高温环境)

13. 光电子封装温度分布测试仪: Keyence VH-Z500R(超景深显微镜,结合红外热成像,分辨率1μm,温度范围0~300℃,用于LED封装的温度分布测量)

14. 液冷板压力降测试仪: OMRON FLOW-300(流量传感器,流量范围0~10L/min,压力范围0~1MPa,精度±1%,用于测量液冷结构的压力损失)

15. 陶瓷封装绝缘强度测试仪: Hioki 3153 绝缘电阻测试仪(电压范围0~10kV,电阻范围10⁴~10¹⁴Ω,精度±5%,用于测量陶瓷封装的绝缘性能)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简称:北检院】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电子封装散热性能试验"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

    材料检测服务

    专业分析各类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能,提供全面检测报告和解决方案。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高分子材料老化试验、复合材料界面分析等。

    化工产品分析

    精准检测各类化工产品的成分、纯度及物理化学性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涵盖有机溶剂分析、催化剂表征、高分子材料分子量测定等。

    环境检测服务

    提供土壤、水质、气体等环境检测服务,助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共建绿色家园。包括VOCs检测、重金属污染分析、水质生物毒性测试等。

    科研检测认证

    凭借专业团队和先进设备,致力于为企业研发、质量控制及市场准入提供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助力品质提升与合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