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全国服务热线:400-635-0567
Logo

心血管药物心律失常风险检测

  • 原创官网
  • 2025-07-26 12:58:16
  • 关键字:北检研究院,心血管药物心律失常风险检测

相关:

概述:心血管药物心律失常风险检测是评估药物对心脏电生理功能影响的关键环节,核心围绕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离子通道(如hERG、Nav1.5)抑制作用及促心律失常潜能等展开,通过体外实验与体内研究结合,识别药物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等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为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数据支持。

便捷导航:首页 > 服务项目 > 其他检测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因篇幅原因,CMA/CNAS证书以及未列出的项目/样品,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 询价

检测项目

QT间期延长风险检测:

  • QTcF校正值:≥450ms(男性)、≥470ms(女性)为异常值(参照ICHE14)
  • QT间期延长倍数:ΔQTc≥60ms(药物浓度达峰时)、ΔQTc/Δ浓度斜率(≥10ms/μM为高风险)
  • 药物浓度-QT效应关系:EC50值(引起QTc延长20ms的药物浓度)、浓度依赖性(R²≥0.8)
hERG通道抑制检测:
  • hERG电流抑制率:IC50(半数抑制浓度,参照ICHS7B)、最大抑制率(≥50%为关注阈值)
  • hERG通道蛋白表达:Westernblot定量(相对表达量±10%偏差)、细胞膜表面蛋白定位(荧光强度比值≥0.5)
  • hERG通道动力学:激活时间常数(τact,延长≥2倍为异常)、失活恢复时间(τrec,缩短≤50%为异常)
心肌细胞电生理检测:
  • 动作电位参数:动作电位时程(APD90,±10%偏差)、动作电位振幅(APA,≥100mV)、静息膜电位(RMP,-70mV至-90mV)
  • 异常电活动:早期后除极(EADs,发生率≤5%)、延迟后除极(DADs,振幅≥10mV)
  • 传导速度:心肌细胞同步化指数(≥0.9为正常)、跨细胞传导时间(≤5ms)
离子通道功能检测:
  • Nav1.5通道(INa):峰值电流抑制率(≥20%为关注)、稳态失活曲线(V1/2偏移≥10mV)
  • Cav1.2通道(ICa,L):峰值电流下降率(≥30%为异常)、通道开放概率(Po,≤0.5为抑制)
  • Kv7.1/KCNE1通道(IKs):IC50值(≤1μM为高风险)、电流密度(≥10pA/pF为正常)
促心律失常潜能评估:
  •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发生率(≥10%为高风险,参照ICHE14)、诱发时间(≤30分钟为敏感)
  •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PVCs)频率(≥30次/小时)、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3秒)
  • 心率变异性(HRV):SDNN(≤100ms为异常)、LF/HF比值(≥2为交感神经兴奋)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检测:
  • 代谢酶抑制:CYP3A4/Ki值(≤1μM为强抑制)、CYP2D6底物清除率(下降≥50%为显著)
  • 转运体相互作用:P-糖蛋白(MDR1)底物识别(比值≥2为底物)、BCRP抑制剂效应(AUC增加≥1.5倍)
  • 血药浓度叠加:联合用药后目标药物AUC(增加≥2倍为风险)、峰浓度(Cmax)偏差(±20%)
心脏复极化异常检测:
  • 复极化离散度:ΔAPD90(≥20ms为异常)、跨壁复极梯度(TPe间期≥100ms)
  • 复极化储备:最大复极速率(dV/dtmax,≤100V/s为降低)、ERP/APD比值(≥0.8为正常)
  • 电解质影响:血钾浓度(3.5-5.5mmol/L)、血镁浓度(0.75-1.02mmol/L)对QTc的修正
动物体内电生理研究:
  • 在体QTc:犬/猴模型ΔQTc(≥50ms为异常,参照ICHS7B)、大鼠模型QTc(≥400ms为异常)
  • 运动负荷试验:treadmill运动后ΔQTc(≥40ms为敏感)、心率恢复时间(≤2分钟为正常)
  • 重复给药效应:7天给药后QTc稳态值(ΔQTc≥30ms为持续影响)、停药后恢复时间(≥2倍t1/2)
遗传毒性相关心律失常风险:
  • 突变型hERG通道:Y652A突变体电流抑制率(≥parentdrug的80%为风险)、G601S突变体功能恢复率(≤50%为异常)
  • 基因多态性:POLG基因CAG重复序列(≥40次为风险)、KCNH2基因表达水平(mRNA相对定量±0.1)
  • 染色体畸变:心肌细胞微核率(≥5‰为异常)、DNA损伤(彗星试验尾矩≥10为阳性)
药物代谢产物影响检测:
  • 代谢产物活性:主要代谢产物hERG抑制率(≥parentdrug的50%为关注)、QTc延长效应(ΔQTc≥30ms)
  • 代谢途径依赖性:CYP2D6介导代谢产物(毒性比值≥1为风险)、UGT1A1介导代谢产物(AUC贡献≥20%为需评估)
  • 代谢稳定性:肝细胞代谢率(≤50%为稳定)、肠壁代谢产物(≥10%为显著)
心肌组织病理检测:
  • 心肌细胞形态:肥大指数(横截面积≥150μm²为肥大)、核质比(≥0.3为异常)
  • 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阳性面积(≥10%为纤维化)、胶原蛋白含量(≥5%为异常)
  • 炎症反应:CD68阳性细胞数(≥10个/HPF为浸润)、TNF-α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评分≥2分)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关联:
  • 浓度-效应关系:血药浓度与QTc变化相关性(R²≥0.7为显著)、达峰时间(Tmax)与QTc峰值时间差(≤1小时)
  • 消除动力学:消除半衰期(t1/2)与QTc恢复时间(≥2倍t1/2为完全恢复)、稳态血药浓度(Css)与QTc稳态值(ΔQTc≥20ms为关联)
  • 暴露量阈值:QTc≥450ms时的最低血药浓度(≥1μM为风险)、治疗窗口(therapeuticindex,≤5为窄)

检测范围

1.抗心律失常药物:涵盖Ⅰ类(钠通道阻滞剂)、Ⅱ类(β受体阻滞剂)、Ⅲ类(钾通道阻滞剂)、Ⅳ类(钙通道阻滞剂),重点检测药物对自身心律失常的恶化风险及QT间期延长的量效关系

2.高血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侧重药物对心肌电生理的干扰及与利尿剂的相互作用

3.抗肿瘤药物:涵盖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伊马替尼)、靶向药物(如PD-1抑制剂、HER2抑制剂),关注药物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及促心律失常潜能

4.抗生素类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抗真菌药(如酮康唑),重点评估药物对hERG通道的抑制作用及QTc延长风险

5.精神类药物:涵盖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利培酮)、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文拉法辛),检测药物对QT间期的延长效应及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诱发风险

6.麻醉药物:包括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局麻药(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侧重局麻药对Nav1.5通道的抑制及术中心律失常风险

7.激素类药物:包括雌激素(如雌二醇)、甲状腺素(如左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关注激素水平变化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

8.中药注射剂:涵盖复方中药注射液(如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单体成分(如黄连素、人参皂苷),重点检测成分对QT间期及离子通道的影响

9.新型靶向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如达格列净),评估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电安全风险

10.药物组合制剂:涵盖降压药与调脂药复方(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抗心衰与利尿剂复方(如缬沙坦氢氯噻嗪),侧重联合用药对QT间期及离子通道的协同抑制作用

11.解热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检测药物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及对心脏电生理的间接影响

12.抗胆碱能药物:涵盖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抗帕金森药(如苯海索),关注药物对迷走神经的抑制及QT间期延长的风险

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

  • ICHS7B:2005人用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指导原则(重点规定hERG通道抑制检测与QT间期延长评估)
  • ICHE14:2005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风险的临床评价(明确临床QTc试验设计与终点)
  • ISO10993-1:2018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部分适用于药物递送装置的心脏安全性评估)
  • ASTMF2346-19体外心肌细胞电生理检测指南(规范hERG电流与动作电位记录方法)
  • CLSIC28-A3:2008临床化学中QT间期测量指南(推荐QTc校正公式与正常参考值)
国家标准:
  • GB/T39717-2020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效于ICHS7B,补充中国人群的生理参数)
  • GB/T39718-2020药物致QT间期延长风险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参考ICHE14,明确国内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要求)
  • YY/T1534-2017医疗器械心脏安全性评价体外心肌细胞模型试验方法(适用于医疗器械相关药物的离子通道检测)
  • WS/T482-2016心电图检测技术规范(规定QT间期测量的操作标准)
  • GB/T21709.1-2008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方法(适用于细胞培养环境的无菌要求)
国际标准ICHS7B要求hERG通道抑制检测需采用稳定表达hERG的细胞系(如HEK293或CHO),而国家标准GB/T39717-2020允许采用原代心肌细胞(如大鼠心室肌细胞)作为替代模型;ICHE14推荐临床研究中采用安慰剂对照的平行设计,GB/T39718-2020则补充了交叉设计的适用情形(如药物半衰期较长时);ASTMF2346-19规定心肌细胞电生理检测的采样率≥1kHz,而YY/T1534-2017允许采样率≥500Hz(适用于低通量检测)。

检测设备

1.膜片钳系统:Axopatch200B(MolecularDevices)(电流分辨率≤1pA,电压钳精度±0.1mV,支持全细胞、贴附式记录)

2.高通量离子通道筛选系统:PatchXpress7000A(MolecularDevices)(单次检测≥384孔,hERG通道检测灵敏度≥95%,Z’因子≥0.7)

3.心电图(ECG)分析系统:BioPacMP160(BioPacSystems)(支持12导联同步记录,QTc自动校正算法(QTcF、QTcB),采样率≥1000Hz)

4.离体心脏灌流系统:Langendorff系统(HarvardApparatus)(恒压灌流压力80-100mmHg,心率监测范围30-300bpm,支持左心室压力记录)

5.流式细胞仪:BDFACSVerse(BDBiosciences)(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双染),荧光分辨率≤2.0CV,throughput≥1000细胞/秒)

6.实时定量PCR仪:ABI7500Fast(ThermoFisherScientific)(基因表达定量精度±0.5Ct,检测限≤10copies/μL,支持多重PCR)

7.WesternBlot系统:Bio-RadChemiDocXRS+(Bio-Rad)(蛋白定量线性范围1-100ng,检测灵敏度≤0.1pg,支持化学发光与荧光检测)

8.小动物心电图监护仪:DSIPhysioTel(DataSciencesInternational)(植入式遥测发射器,连续记录7天,采样率500Hz,支持大鼠/小鼠心电图、血压同步记录)

9.离子通道阻滞剂筛选平台:FluxORPro(ThermoFisherScientific)(荧光检测hERG电流,反应时间≤10分钟,Z’因子≥0.7)

10.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记录系统:MultiClamp700B(MolecularDevices)(同时记录8个细胞,电压范围-100mV至+50mV,电流范围-10nA至+10nA)

11.药代动力学分析系统:LC-MS/MS(ABSciexQTRAP6500)(检测限≤0.1ng/mL,线性范围1-1000ng/mL,支持多反应监测(MRM))

12.组织切片机:LeicaRM2235(LeicaBiosystems)(切片厚度5-10μm,精度±1μm,支持冷冻与石蜡切片)

13.荧光显微镜:OlympusIX73(Olympus)(共聚焦成像,分辨率≤0.2μm,荧光通道≥3个(FITC、TRITC、DAPI),支持活细胞成像)

14.动物无创心电检测仪:ECGenie(MouseSpecifics)(大鼠/小鼠心电图记录,QTc自动计算(准确率≥95%),支持长时间监测(≥24小时))

15.细胞培养箱:ThermoScientificForma3111(ThermoFisherScientific)(CO2浓度控制±0.1%,温度波动±0.5℃,湿度≥95%,支持缺氧培养(O2浓度2-21%))

16.高速离心机:Eppendorf5810R(Eppendorf)(最大转速15000rpm,离心力21952×g,温度范围-10℃至+40℃)

17.超低温冰箱:ThermoScientificRevcoJianCeT(ThermoFisherScientific)(温度范围-80℃至-70℃,波动±1℃,容量≥500L)

18.移液器:EppendorfResearchPlus(Eppendorf)(量程0.1-1000μL,精度±0.5%(100μL),支持单通道与多通道)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简称:北检院】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心血管药物心律失常风险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

    材料检测服务

    专业分析各类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能,提供全面检测报告和解决方案。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高分子材料老化试验、复合材料界面分析等。

    化工产品分析

    精准检测各类化工产品的成分、纯度及物理化学性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涵盖有机溶剂分析、催化剂表征、高分子材料分子量测定等。

    环境检测服务

    提供土壤、水质、气体等环境检测服务,助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共建绿色家园。包括VOCs检测、重金属污染分析、水质生物毒性测试等。

    科研检测认证

    凭借专业团队和先进设备,致力于为企业研发、质量控制及市场准入提供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助力品质提升与合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