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度均匀性检测:测量室内8个基准点温差≤±1.5℃
2. 冷却速率测定:梯度降温阶段速率控制(0.5-15℃/min)
3. 介质流速监测:液态介质流速范围0.2-3.5m/s
4. 压力稳定性测试:系统压力波动值≤±0.05MPa
5. 氧含量分析:保护气氛中O₂浓度≤50ppm
1. 金属材料:钛合金锻件(TC4/TA15)、高温合金铸件(Inconel 718)
2. 高分子材料:PEEK注塑件、PTFE密封环
3. 电子元件:IGBT功率模块、多层陶瓷电容器
4. 陶瓷材料:氧化锆轴承球、碳化硅热交换管
5. 复合材料:C/C刹车盘、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结构件
1. ASTM D3418: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相变温度
2. ISO 22007-4: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导热系数
3. GB/T 13303:钢的抗氧化性能测试方法
4. GB 11170:不锈钢多元素含量光谱分析法
5. ISO 689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室温环境)
1. Fluke 568红外热像仪:分辨率640×480,测温范围-20~1200℃
2. Kistler 5074A压力传感器:量程0-10MPa,精度±0.1%FS
3. Agilent 490 Micro GC:分析保护气体成分(H₂/N₂/Ar)
4. Netzsch DSC 214 Polyma:差示扫描量热仪(升温速率0.1-50K/min)
5.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介质颗粒度分析(0.01-3500μm)
6. Instron 5985万能试验机:最大载荷150kN(符合ISO 7500-1)
7. Bruker Q4 TASMAN直读光谱仪:可测18种金属元素(C/S精度±0.001%)
8. Endress+Hauser Promag 50P电磁流量计:介质流速测量误差≤±0.3%
9. Vaisala MMT330露点仪:测量范围-80~+20℃,分辨率0.1℃
10. Keysight U5856A热成像仪:热灵敏度≤40mK@30℃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二次冷却室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