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夹杂物尺寸分布:测量0.1-500μm范围内的粒径统计分布(D10/D50/D90)
2.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EDS/WDS测定Al₂O₃/SiO₂/CaS/MnS等典型夹杂物元素组成
3. 形态特征分类:按ISO 4967标准划分球状/条状/簇状等形态类别
4. 分布密度评估:统计单位面积(mm²)内≥5μm夹杂物数量
5. 界面结合强度:通过纳米压痕法测定夹杂物-基体界面结合力(单位:MPa)
1. 金属材料:钢材(轴承钢/管线钢)、铝合金(航空用7xxx系)、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
2. 陶瓷制品:氧化锆结构陶瓷、氮化硅基板、碳化硅磨料
3. 高分子材料:医用PE/PP粒子、光学级PC薄膜
4. 电子元件:半导体封装胶材、焊锡膏
5. 玻璃制品:光伏玻璃基板、药用中性硼硅玻璃
1. 金相显微镜法:ASTM E1245-16《金属材料中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2. 扫描电镜法:ISO 4967:201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评定》
3. X射线衍射法: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4. 电解萃取法:ASTM E1941-10《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电解萃取》
5. 超声波探伤法: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
1. 蔡司Axio Imager M2m金相显微镜:配备Axiocam 506相机及ZEN core分析软件
2. FEI Quanta 650 FEG扫描电镜:配置EDAX Octane Elite能谱仪
3. 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配备LYNXEYE XE探测器
4. TA Instruments Q800动态机械分析仪:用于界面结合强度测试
5. Olympus Omniscan MX2超声波探伤仪:64晶片相控阵探头组
6.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0.01-3500μm粒径分析
7. Shimadzu EPMA-8050G电子探针:波长色散谱仪(WDS)分析
8. Agilent 7900 ICP-MS:痕量元素定量分析(ppb级)
9. Netzsch STA 449 F3同步热分析仪:夹杂物热膨胀系数测定
10. Gatan Invia Raman显微光谱仪:亚微米级夹杂物晶体结构表征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夹杂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