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量测定:采用质量损失法(精度±0.1mg)与体积损失法(三维轮廓仪测量),测试条件包括载荷(5-200N)、转速(60-1000rpm)、测试周期(500-5000次)
摩擦系数监测:实时记录动/静摩擦系数(μ值范围0.01-1.5),数据采集频率≥100Hz,温度控制范围-20℃~200℃
表面粗糙度分析:Ra值检测范围0.01-25μm,依据ISO 4287标准评定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磨痕形貌表征:SEM电镜观测磨痕深度(1nm-100μm)、EDS成分分析磨损区域元素变化
耐磨等级评定:参照ASTM D4060标准划分T0-T5六个耐磨等级,综合磨损率≤0.5mm³/N·m可评定为T4级
金属材料:硬质合金刀具、轴承钢、铝合金阳极氧化层
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PEEK/PTFE)、橡胶密封件、高分子涂层
涂层材料:DLC类金刚石涂层、热喷涂陶瓷涂层、PVD硬质涂层
陶瓷复合材料:碳化硅陶瓷、氧化铝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纺织皮革:工业用传送带、汽车座椅表皮、特种防护服面料
旋转式磨损测试:依据ASTM G99标准,使用环形试样与旋转圆盘对磨,标准载荷50N,转速300rpm
往复式摩擦测试:符合ISO 20808规范,行程10mm,频率5Hz,最大循环次数10^6次
微动磨损分析:执行GB/T 12444标准,振幅±100μm,接触压力0.5-5MPa
高温磨损试验:按ASTM G133方法B,加热炉温度范围RT-800℃,控温精度±2℃
润滑介质测试:依据ISO 12156-1标准,在油润滑条件下进行边界润滑状态评估
Taber 5135型耐磨试验机:配备CS-10磨轮,可执行标准ASTM D3884,最大载荷1000g
Bruker ContourGT-K光学轮廓仪:垂直分辨率0.1nm,支持3D磨损形貌重构
Anton Paar TRB3摩擦磨损试验机:集成高温模块,支持旋转/线性复合运动模式
Keyence VHX-7000超景深显微镜:5000倍光学放大,景深合成技术分析磨痕特征
Instron 8862动态载荷试验机:最大载荷100kN,可模拟冲击磨损工况
实验室获得CNAS(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和CMA(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双资质认证
检测体系符合ISO/IEC 17025:2017要求,年校准设备200+台次
15人专业技术团队(含5名高级工程师)主导制定2项行业标准
配置三级空气弹簧隔振平台(隔振效率≥98%),确保微米级检测精度
建立材料磨损数据库,涵盖3000+组典型工况测试数据
以上是与平磨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