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梯度分布分析:测量焙烧区轴向/径向温差(范围:50-1200°C,精度±2°C)
气体逆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流速(0.5-5m/s)、湍流强度(5-20%)及O2/CO2浓度比
材料热失重率测定:连续记录失重曲线(分辨率0.01mg,升温速率5-20°C/min)
晶相转变监测:采用XRD在线分析(2θ角度范围10-80°,步长0.02°)
残余应力分布测试:通过μ-X360型X射线应力分析仪(精度±10MPa)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如V2O5-WO3/TiO2体系)
多孔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化硅/氧化铝基体)
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NCM/NCA三元材料)
冶金用还原性矿石(赤铁矿、磁铁矿精矿)
工业废料热解残渣(含有机硅污泥、石化焦)
热重-质谱联用(TG-MS):依据ASTM E1131标准,同步分析热分解产物
高温原位XRD分析:采用ISO 20203规定程序,加热速率≤15°C/min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验证:基于ANSYS Fluent 2022 R1建立三维湍流模型
微观结构表征:执行GB/T 30756-2014对孔隙率、晶粒尺寸进行统计
气体组分定量分析:使用GASMET DX4000 FTIR气体分析仪(符合ISO 19702:2015)
高温逆流焙烧炉:Carbolite Gero HZS-1200型(最高温度1200°C,温控精度±1°C)
热分析系统:NETZSCH STA 449 F5 Jupiter®(同步TG-DSC检测)
气体动力学监测平台:TSI 9565-P多参数风速仪(量程0.01-30m/s)
原位分析装置:Malvern Panalytical Empyrean X射线衍射系统(配备高温腔室)
应力分布测试仪
持有CNAS(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和CMA(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双重认证,检测报告国际互认
配备ISO/IEC 17025:2017认证实验室(注册代码TL-678),温控系统通过NIST溯源校准
研发团队包含3名材料学博士,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2篇(涉及焙烧动力学方向)
拥有国内唯一通过VDI 3822标准认证的工业废料热解测试平台
数据库覆盖500+种材料的焙烧特性曲线,支持AI辅助工艺优化
以上是与逆流焙烧测试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