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面碳浓度:采用光谱分析法测定0.7%-1.2%的碳含量范围
2. 有效硬化层深度:依据HV550硬度阈值测量0.2-3.0mm梯度分布
3. 显微组织评级:按SEP1520标准评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比例(≤20%)
4. 表面硬度:维氏硬度计测试700-900HV1载荷下的硬度值
5. 心部硬度:洛氏硬度HRC 25-40区间控制
1. 合金结构钢:20CrMnTi/20CrNiMo等齿轮用钢
2. 工具钢:H13/SKD61等热作模具钢
3. 轴承钢:GCr15/SUJ2等高碳铬钢
4. 不锈钢:420/440C等马氏体不锈钢
5. 粉末冶金件:密度≥7.0g/cm³的烧结零件
1. 渗层深度测定:ASTM E3金相法/GB/T 9450硬度法
2. 碳浓度分析:ISO 4967光谱法/GB/T 223.71化学法
3. 显微组织检验:ISO 643奥氏体晶粒度评级
4. 硬度测试:ASTM E18维氏硬度/GB/T 4340.1标准
5. 残余应力检测:X射线衍射法(ISO 21432)
1. 蔡司Axio Imager A2m金相显微镜:5000倍显微组织分析
2. Wilson 432SVA维氏硬度计:0.3-100kgf载荷精度±1%
3. SPECTROMAXx直读光谱仪:C元素检测精度±0.02%
4. Leica DM2700M偏光显微镜:晶粒度评级(100-1000X)
5. Instron 6800万能试验机:心部强度测试(100kN量程)
6. Proto LXRD残余应力分析仪:±2000MPa测量范围
7|奥林巴斯DSX1000数码显微镜:3D渗层形貌重建
8|梅特勒TGA/DSC3+热分析仪:渗碳介质热稳定性测试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液体渗碳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