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接触电阻率(ρc):采用传输线模型(TLM)测量,精度范围110⁻⁸~110⁻⁴Ωcm
界面附着力强度:通过划痕法测试临界载荷值(Lc),分辨率0.1N/mm
热稳定性:高温存储试验(HTST)温度范围-65℃~300℃,时长1000小时
表面粗糙度(Ra):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精度0.1nm
元素扩散深度:二次离子质谱(SIMS)纵向分辨率≤5nm
硅基半导体材料:包括n+/p+掺杂硅片及外延层
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GaAs、GaN、SiC等衬底金属化结构
金属薄膜体系:Ti/Pt/Au、Ni/Au、Al/TiW等叠层结构
功率器件电极:IGBT模块发射极/集电极接触层
先进封装互连:TSV铜柱与再分布层(RDL)界面
ASTMF76-08(2016):圆形传输线法测定比接触电阻率
ISO14577-4:2016:纳米压痕法评估界面机械性能
GB/T35011-2018:半导体器件金属化层热应力测试规范
JESD22-A117E:电子器件加速温湿度偏压试验标准
SJ/T11875-2023:化合物半导体欧姆接触制备与表征指南
KEITHLEY2450SourceMeter:四探针法电阻率测量系统,电流分辨率10fA
BrukerDektakXTL轮廓仪:台阶高度测量精度1
ZEISSSigma500场发射扫描电镜:配备EDS实现纳米级元素分布分析
AgilentB1500A半导体参数分析仪:支持脉冲I-V特性测试模式
ShimadzuHMV-G21显微硬度计:最大载荷2000gf,定位精度0.1μm
ThermoFisherSCIOS2DualBeam:聚焦离子束(FIB)制备TEM样品截面
OxfordInstrumentsPlasmaPro100RIE:干法刻蚀界面剖面制备系统
VeecoDimensionIcon原子力显微镜:峰值力轻敲模式表面形貌表征
ULVACMILA-5000膜厚测量仪:X射线荧光光谱(XRF)厚度分析精度0.5%
SUSSMicroTecPA300Pro:全自动探针台支持8英寸晶圆级测试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预欧姆接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