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蚧检测概述:白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是危害园林植物及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专业检测需通过形态学鉴定、分泌物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虫体特征、寄生状态及抗药性等指标。本文系统阐述虫体尺寸测量(0.8-5.2mm)、蜡质层厚度(50-200μm)、脂肪酸组成(C16-C24)等核心参数,涵盖植物检疫、农林产品贸易等领域的标准化检测流程。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虫体形态学鉴定:测量成虫体长(0.8-5.2mm)、体宽(0.5-3.8mm)及触角节数(6-8节)
2.蜡质分泌物分析:测定蜡层厚度(50-200μm)、熔点(72-85℃)及脂肪酸组成(C16:025%-38%,C18:115%-22%)
3.分子生物学检测:COI基因序列比对(99%同源性阈值),ITS1区段扩增(引物F:5'-CCTGCGGAAGGATCATT-3')
4.寄生密度评估:单位叶面积虫体数(≥5头/cm为重度危害)
5.抗药性测试:毒力回归方程建立(LC50值0.05-1.2mg/L),增效比测定(≥10倍判定抗性)
1.进出口木材及木制品(原木厚度≥3cm)
2.园林绿化植物(女贞、桂花等寄主树种)
3.经济作物(柑橘、茶树等栽培品种)
4.植物检疫隔离区样本(隔离期≥30天)
5.生物防治产品(寄生蜂携带率≤0.1%)
ISO21702:2019《植物检疫-白蜡蚧形态鉴定规范》
GB/T35343-2017《介壳虫蜡质层热分析法》
ASTME1753-17《昆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标准指南》
SN/T2969-2011《进出境植物检疫白蜡蚧检疫鉴定方法》
GB/T36851-2018《分子标记法鉴定园林害虫技术规程》
1.LeicaDM500生物显微镜:400光学放大观察口器结构
2.MettlerToledoTGA/DSC3+热重分析仪:测定蜡质熔程0.1℃精度
3.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分析脂肪酸甲酯
4.Bio-RadT100PCR仪:94℃变性30s扩增线粒体基因
5.OlympusSZX16体视镜:LED冷光源计数低龄若虫
6.SartoriusCP225D电子天平:0.01mg精度称量分泌物质量
7.ThermoNanoDrop2000c分光光度计:260/280nm测定DNA纯度
8.ZeissAxioImagerA2荧光显微镜:DAPI染色观察卵粒发育
9.ShimadzuGCMS-QP2020NX:EI源分析蜡质挥发性成分
10.PerkinElmerLambda365UV-Vis:测定杀虫剂残留吸光度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白蜡蚧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