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质成分分析:铜含量(≥99.9%)、杂质元素(Pb≤0.005%、Fe≤0.01%、Sb≤0.002%)
2.几何尺寸测量:底部平面度(≤0.05mm/m)、壁厚公差(0.3mm)、内径偏差(1.5%)
3.高温稳定性测试:连续工作温度(1200℃/24h无变形)、热震循环(20次800℃↔室温无裂纹)
4.机械性能检测:室温抗拉强度(≥200MPa)、高温蠕变速率(1000℃下≤110⁻⁷s⁻)
5.表面质量检验:粗糙度Ra≤3.2μm、氧化层厚度≤15μm、无可见气孔与夹渣缺陷
1.冶金工业用高纯度电解铜坩埚(Cu-CATH-1级)
2.单晶生长专用无氧铜坩埚(OFHC-Cu系列)
3.贵金属熔炼铬锆铜复合坩埚(CuCrZr-02型)
4.实验室级纳米涂层改性坩埚(Al₂O₃/Cu复合体系)
5.真空感应熔炼用水冷铜坩埚(VIM-Cu300系列)
ASTME8/E8M-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
ISO6892-1:2019高温力学性能测试规范
GB/T4340.1-2009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ASTMB846-11(2021)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标准
GB/T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ISO6507-1:2018显微硬度梯度测试规程
1.Instron5982万能材料试验机(载荷范围0.4kN-300kN)
2.ThermoScientificARL4460金属光谱仪(精度0.001%)
3.MitutoyoCrysta-ApexS574三坐标测量机(分辨率0.1μm)
4.NetzschSTA449F5同步热分析仪(最高温度1600℃)
5.Olympus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5000放大倍率)
6.ZwickRoellZHU2.5硬度计(HV0.01-HV50标尺)
7.KeyenceVHX-7000数字显微镜(3D表面形貌重建)
8.ShimadzuEDX-7000X射线荧光光谱仪(元素分析范围Na-U)
9.CreaformHandySCANBlackElite三维扫描仪(精度0.025mm)
10.MTSLandmark高频疲劳试验机(100Hz动态加载能力)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平底铜坩埚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