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轮斑病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PDA培养基(pH6.50.2),25℃恒温培养5-7天观察菌落形态2.孢子悬浮液浓度测定:分生孢子计数≥110⁶CFU/mL为致病临界值3.病斑面积占比分析:基于图像识别系统计算病斑占比>15%判定为重度感染4.抗药性基因筛查:PCR扩增CYP51基因突变位点(A495T/G464S)5.环境因子关联性检测:空气湿度>85%、温度20-28℃的持续时长记录检测范围1.绿茶鲜叶及成品(含水率≤7%的炒青/烘青茶叶)2.乌龙茶萎凋叶(含水率40-50%的日光萎凋原料)3.茶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PDA培养基(pH6.50.2),25℃恒温培养5-7天观察菌落形态
2.孢子悬浮液浓度测定:分生孢子计数≥110⁶CFU/mL为致病临界值
3.病斑面积占比分析:基于图像识别系统计算病斑占比>15%判定为重度感染
4.抗药性基因筛查:PCR扩增CYP51基因突变位点(A495T/G464S)
5.环境因子关联性检测:空气湿度>85%、温度20-28℃的持续时长记录
1.绿茶鲜叶及成品(含水率≤7%的炒青/烘青茶叶)
2.乌龙茶萎凋叶(含水率40-50%的日光萎凋原料)
3.茶树扦插苗(苗龄≤12个月的无性系种苗)
4.茶园表层土壤(深度0-20cm的耕作层样本)
5.茶叶包装材料(含纸塑复合袋/铝箔袋的微生物负载量)
1.ISO21469:2018《植物病原真菌分离与鉴定技术规范》
2.GB/T23205-2008《茶叶中真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3.SN/T5516-2023《出口植物产品中轮斑病菌分子检测规程》
4.ASTMD8083-21《植物病害严重度数字化评估指南》
5.GB5009.257-2016《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法
1.OlympusBX53荧光显微镜:配备DP80双摄像头系统,支持400暗视野观察分生孢子盘结构
2.ThermoScientificHerathermIGS180恒温培养箱:温度控制精度0.3℃,带CO₂浓度调节模块
3.Agilent1260InfinityIIHPLC:配置EclipsePlusC18色谱柱(4.6250mm,5μm),检出限0.01μg/mL
4.Bio-RadCFX96Touch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支持熔解曲线分析,扩增效率90-110%
5.EppendorfCentrifuge5910Ri高速离心机:最大转速14,000rpm,配备角转子FA-45-30-11
6.SartoriusCubisMSA225S电子天平:称量精度0.01mg,符合GLP规范
7.LeicaMC190HD病理切片成像系统:支持16MP图像采集及AI辅助病斑分析
8.MemmertHPP750恒温恒湿箱:湿度控制范围20-98%RH1%,温度均匀性0.8℃
9.PerkinElmerLambda365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1100nm,带宽0.5nm
10.ShimadzuGCMS-QP2020NX气质联用仪:配备AOC-6000自动进样器,EI源电离模式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茶轮斑病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