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硬层深度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有效硬化层深度(CHD):测量表面至550HV硬度值对应点的垂直距离,精度0.05mm;2.表面硬度:采用HV0.3或HRC标尺测定表层硬度值;3.过渡区宽度:分析硬度梯度曲线中80%至20%最大硬度值的区间跨度;4.心部硬度:基体材料未受淬火影响的区域硬度测试;5.显微组织分析:观察马氏体含量及残余奥氏体分布状态。检测范围1.合金结构钢:42CrMo4、40CrNiMoA等调质处理部件;2.轴承钢:GCr15系列淬火滚子及套圈;3.工具钢:SKD11冷作模具刃口硬化层;4.齿轮钢:20CrM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有效硬化层深度(CHD):测量表面至550HV硬度值对应点的垂直距离,精度0.05mm;
2.表面硬度:采用HV0.3或HRC标尺测定表层硬度值;
3.过渡区宽度:分析硬度梯度曲线中80%至20%最大硬度值的区间跨度;
4.心部硬度:基体材料未受淬火影响的区域硬度测试;
5.显微组织分析:观察马氏体含量及残余奥氏体分布状态。
1.合金结构钢:42CrMo4、40CrNiMoA等调质处理部件;
2.轴承钢:GCr15系列淬火滚子及套圈;
3.工具钢:SKD11冷作模具刃口硬化层;
4.齿轮钢:20CrMnTi渗碳淬火齿面;
5.模具钢:H13热作模具表面氮化层。
1.ASTME1077-14:金相法测定硬化层深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2.ISO3754:2019:钢铁材料感应淬火硬化层深度测定规范;
3.GB/T5617-2021: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4.GB/T9450-2022: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与校核;
5.DINENISO2639:渗碳硬化层显微硬度梯度测试方法。
1.金相显微镜(OlympusGX53):配备500万像素CCD及图像分析软件;
2.显微硬度计(Wilson402MVD):载荷范围10gf-1kgf的维氏/努氏双系统;
3.精密切割机(StruersSecotom-50):配备金刚石砂轮片及冷却系统;
4.热镶嵌机(StruersCitoPress-10):压力20kN的真空镶嵌设备;
5.自动研磨抛光机(BuehlerPhoenixBeta):四工位全自动表面处理系统;
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KeyenceVK-X3000):3D形貌重建与粗糙度分析;
7.X射线衍射仪(BrukerD8Discover):残余应力定量分析装置;
8.光谱磨样机(QnessQ10):符合ISO4967标准的试样制备设备。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淬硬层深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