镦粗比测定(H0/D0=1.0~3.0)
变形均匀性评估(截面硬度差≤15HV)
极限变形量测定(裂纹临界压缩率)
表面折叠缺陷检测(缺陷深度≤0.1mm)
晶粒度变化分析(ASTM E112标准评级)
应变硬化指数测定(n值范围0.1~0.5)
热镦粗温度控制(±10℃精度)
碳素结构钢(C≤0.50%)
合金结构钢(Cr-Mo系、Ni-Cr-Mo系)
奥氏体不锈钢(304/316系列)
铝合金(2xxx/6xxx/7xxx系)
铜合金(H62黄铜、QSn6.5-0.1锡青铜)
钛合金(TC4、TA15)
高温合金(GH4169、GH3030)
ASTM E8/E8M: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关联塑性参数)
ISO 10275: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能力测定
GB/T 15824-2020:热作模具钢高温力学性能试验
GB/T 5028-2022: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测定
ASTM E209:压缩试验标准方法(室温至高温)
ISO 3785:金属材料轴向载荷疲劳试验
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
万能材料试验机(Instron 5985,载荷范围±300kN)
金相显微镜(Olympus GX53,5000倍数字成像)
高温镦粗试验系统(Thermo Scientific Lindberg/Blue M,最高1200℃)
数字图像相关系统(Correlated Solutions VIC-3D,应变分辨率0.01%)
显微硬度计(Wilson Wolpert 930N,载荷范围10gf~3kgf)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Keyence VK-X3000,3D形貌重建)
真空热处理炉(Nabertherm RHTH 120-600,控温精度±2℃)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镦粗系数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