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面硬度:采用HRC(洛氏硬度)或HV(维氏硬度)标尺测量,典型范围45-65HRC
2.硬化层深度:有效硬化层≥0.3mm(按550HV1临界值判定)
3.金相组织分析:马氏体含量≥95%,残余奥氏体≤5%
4.显微硬度梯度:间隔0.1mm逐点测试HV0.3值
5.残余应力分布:X射线衍射法测量-800~+200MPa范围
1.合金结构钢:42CrMo、20CrMnTi等齿轮/轴类零件
2.工具钢:SKD11、H13等模具钢淬硬层
3.轴承钢:GCr15系列套圈滚道硬化区
4.铸铁件:QT600-3球墨铸铁表面淬火区
5.渗碳/渗氮件:20CrNiMo渗碳层深度0.8-1.2mm
1.硬度测试:ASTME18(洛氏硬度)、ISO6507(维氏硬度)
2.硬化层测定:GB/T9450-2005(极限硬度法)
3.金相检验:ASTME407-07(金相试样腐蚀规程)
4.残余应力分析:GB/T7704-2017(X射线衍射法)
5.显微硬度梯度:ISO14577-1仪器化压痕测试
1.洛氏硬度计HR-150A:0-100HRC自动加载测量
2.维氏硬度计HVS-1000Z:10gf-50kgf多级试验力
3.金相显微镜OlympusGX53:5000倍明暗场成像
4.X射线应力仪X-350A:180Ψ角扫描系统
5.显微硬度计FM-700e:数字压痕测量精度0.1μm
6.光谱直读仪ARL3460:C元素含量0.02%精度
7.超声波测厚仪DM4E:0.1mm分辨率硬化层扫描
8.热像仪FLIRT865:20μm空间分辨率温度场分析
9.三维轮廓仪ContourGT-X8:纳米级表面形貌重建
10.EBSD系统OxfordSymmetry:晶体取向分析精度0.5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淬硬部分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