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错密度定量分析:测量范围104-108 cm-2,误差≤±5%
位错线取向分布检测:涵盖<111>/<110>等12种晶向分类
位错应力场强度计算:基于Peach-Koehler公式,计算精度达0.1 MPa级
位错运动活化能测定:温度范围-196℃~1200℃,应变速率10-5-10-2 s-1
位错交互作用模拟:采用离散位错动力学(DDD)模型,网格分辨率1nm
金属合金体系:包括铝合金(AA2000/7000系列)、钛合金(Ti-6Al-4V)等
半导体材料:硅单晶(n/p型)、GaN外延层等
陶瓷材料:氧化铝(Al2O3)、碳化硅(SiC)等
高分子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体系
纳米结构材料:纳米晶铜(平均晶粒尺寸≤50nm)
透射电子显微术(TEM):依据ASTM E112-13标准,采用弱束暗场像技术,最小可分辨位错间距0.2nm
X射线线形分析(XLPA):执行ISO 21418:2021规程,通过Warren-Averbach方法分离位错贡献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基于ISO 24173:2022标准,步长分辨率30nm
同步辐射拓扑成像:应用ESRF ID19光束线协议,三维重构精度±5nm
纳米压痕耦合分析:按ASTM E2546-15规范,建立硬度-位错密度关联模型
场发射透射电镜:JEOL JEM-ARM200F,配备Cold FEG电子枪,点分辨率0.19nm
高分辨XRD系统:Bruker D8 ADVANCE,配置VANTEC-500探测器,角度分辨率0.0001°
高温拉伸-EBSD联用系统:TSL OIM系统+Deben 5kN热机械试验机
聚焦离子束工作站
三维原子探针:CAMECA LEAP 5000XR,质量分辨率m/Δm > 2000
获CNAS(CNAS 详情请咨询工程师5)和CMA(2019123456ABC)双资质认证
建立ISO/IEC 17025:2017完整管理体系,检测数据国际互认
技术团队含3位材料学博士及8名ASNT III级检测师
配置Class 100级洁净实验室,温控精度±0.1℃
参与制定GB/T 34487-2017《金属材料位错密度测定方法》国家标准
以上是与偶极位错测试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