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处理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表面硬度梯度:维氏硬度HV0.5-HV30梯度测试(深度0.1-1.5mm)2.残余应力分布:X射线衍射法测量(深度50-500μm)3.渗层厚度测定:金相法/显微硬度法(渗碳/氮化层10-1000μm)4.晶粒度评级:依据ASTME112标准(级别1-12级)5.耐腐蚀性能:中性盐雾试验(GB/T10125)、循环腐蚀试验(ISO16701)检测范围1.金属热处理件:齿轮轴/模具钢/轴承套圈(20CrMnTi/GCr15/H13)2.表面改性材料:PVD涂层刀具/DLC镀膜部件/TiN涂层模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表面硬度梯度:维氏硬度HV0.5-HV30梯度测试(深度0.1-1.5mm)
2.残余应力分布:X射线衍射法测量(深度50-500μm)
3.渗层厚度测定:金相法/显微硬度法(渗碳/氮化层10-1000μm)
4.晶粒度评级:依据ASTME112标准(级别1-12级)
5.耐腐蚀性能:中性盐雾试验(GB/T10125)、循环腐蚀试验(ISO16701)
1.金属热处理件:齿轮轴/模具钢/轴承套圈(20CrMnTi/GCr15/H13)
2.表面改性材料:PVD涂层刀具/DLC镀膜部件/TiN涂层模具
3.焊接结构件:压力容器焊缝/管道热影响区(Q345R/304L)
4.增材制造件:SLM成型件(316L/Inconel718)后处理件
5.高分子改性材料:UV固化涂层/等离子处理聚合物件
1.ASTME384-17显微硬度测试标准(载荷10gf-1000gf)
2.ISO2639:2002渗碳层深度测定规范
3.GB/T13320-2018金属材料金相评级标准
4.ASTMG150-13临界点蚀温度电化学测试
5.GB/T228.1-202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1.ZwickRoellZHU250液压万能试验机(载荷250kN/精度0.5%)
2.ShimadzuHMV-G21ST显微硬度计(载荷1gf-10kgf/4K数字成像)
3.BrukerD8ADVANCEX射线应力分析仪(Cr靶Kα射线/ψ角0-45)
4.Olympus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500万像素/20-1000)
5.Q-FOGCCT1100循环腐蚀箱(温度范围-10℃~60℃/RH控制)
6.InstronCEAST9340落锤冲击仪(能量0-750J/数据采集率1MHz)
7.ThermoScientificARLEQUINOX1000XRD分析仪(θ-θ测角仪/Co靶)
8.ZeissSigma500场发射电镜(分辨率0.8nm/EDS能谱附件)
9.Elcometer456涂层测厚仪(磁感应/涡流双模式/量程0-3000μm)
10.MetrohmAutolabPGSTAT302N电化学工作站(电流分辨率1pA)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两段处理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