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诱导期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氧化起始温度测定(OOT):记录样品在氧气环境中开始发生放热反应的临界温度点2.氧化诱导时间测定(OIT):测量从恒温开始到出现明显氧化放热峰的时间间隔3.氧化反应活化能计算:通过Arrhenius方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OIT值推算活化能4.热焓变化监测:量化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热量释放数值(单位:J/g)5.二次氧化特性分析:研究材料经过初次氧化后的残余稳定性检测范围1.聚烯烃类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其共聚物2.工程塑料: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氧化起始温度测定(OOT):记录样品在氧气环境中开始发生放热反应的临界温度点
2.氧化诱导时间测定(OIT):测量从恒温开始到出现明显氧化放热峰的时间间隔
3.氧化反应活化能计算:通过Arrhenius方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OIT值推算活化能
4.热焓变化监测:量化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热量释放数值(单位:J/g)
5.二次氧化特性分析:研究材料经过初次氧化后的残余稳定性
1.聚烯烃类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其共聚物
2.工程塑料: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
3.橡胶制品:EPDM橡胶、硅橡胶及氟橡胶密封件
4.电缆绝缘材料:交联聚乙烯(XLPE)、聚氯乙烯(PVC)护套料
5.食品包装薄膜:多层复合膜、阻氧涂层材料
ASTMD3895-19:塑料制品氧化诱导时间的标准试验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ISO11357-6:2018: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第6部分-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GB/T19466.6-2009: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6部分-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GB/T17391-2021:聚乙烯管材与管件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ASTME1858-15: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烃类润滑油氧化诱导时间的标准方法
1.梅特勒托利多DSC3+:温度范围-150℃~700℃,配备高灵敏度传感器(μW级分辨率)
2.TA仪器Q2000:支持调制DSC技术,具备自动气体切换功能
3.珀金埃尔默DSC8500:配置高压密封坩埚系统(耐压3MPa)
4.耐驰DSC214Polyma:专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快速扫描分析(最高升温速率500K/min)
5.岛津DSC-60Plus:标配氧化诱导期专用分析软件模块
6.林赛斯DSCPT1600:双炉体设计实现参比/样品同步控温
7.日立DSC7020:配备高精度质量流量控制器(气体流量精度0.1ml/min)
8.布鲁克DSC300Calisto:集成红外加热技术实现快速升降温循环
9.安捷伦DSCQ2000MDSC:支持调制模式下的氧化动力学分析
10.SetaramDSC131evo:开放式架构设计兼容多种气氛环境实验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氧化诱导期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