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渣熔炼法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熔炼温度梯度监测:记录1550-1650℃区间内每50℃的温度保持时长2.渣层黏度测定:动态测量1400℃时黏度值(单位:Pas),允许波动范围0.5Pas3.金属元素残留量分析:Fe残留≤0.8wt%,Cu≤0.3wt%,Pb≤0.05wt%4.渣-金分离效率评估:金属回收率≥98.5%,夹渣率≤1.2%5.气体含量检测:O₂≤50ppm,N₂≤80ppm,H₂≤5ppm检测范围1.钢铁冶炼过程产生的碱性氧化渣(CaO/SiO₂=2.0-3.5)2.铜镍火法精炼产生的硫化渣(FeS含量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熔炼温度梯度监测:记录1550-1650℃区间内每50℃的温度保持时长
2.渣层黏度测定:动态测量1400℃时黏度值(单位:Pas),允许波动范围0.5Pas
3.金属元素残留量分析:Fe残留≤0.8wt%,Cu≤0.3wt%,Pb≤0.05wt%
4.渣-金分离效率评估:金属回收率≥98.5%,夹渣率≤1.2%
5.气体含量检测:O₂≤50ppm,N₂≤80ppm,H₂≤5ppm
1.钢铁冶炼过程产生的碱性氧化渣(CaO/SiO₂=2.0-3.5)
2.铜镍火法精炼产生的硫化渣(FeS含量30-50%)
3.铝电解槽阴极废渣(Al₂O₃≥60%,Na₃AlF₆≤15%)
4.锌浸出渣还原熔炼产物(ZnO≤3%,Pb≤1.5%)
5.电子废弃物熔炼二次渣(Sn≤0.8%,Ag≤0.02%)
ASTME1941-10(2021)高温熔体黏度测定标准方法
ISO13520:2015金属熔体氧氮氢联测技术规范
GB/T223.5-2008钢铁酸溶硅含量测定方法
GB/T4336-201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
ASTMD6357-1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通则
1.ThermoScientificARLiSpark8860型全谱直读光谱仪(金属元素定量分析)
2.MalvernPanalyticalEmpyreanX射线衍射仪(渣相矿物组成鉴定)
3.LECOONH836氧氮氢联测仪(气体含量精确测定)
4.AntonPaarMCR702e流变仪(高温熔体黏度动态测试)
5.NetzschSTA449F5同步热分析仪(相变温度测定)
6.PerkinElmerOptima8300ICP-OES(痕量元素检测)
7.BrukerQ4TASMAN移动式光谱仪(现场快速筛查)
8.ShimadzuEDX-7000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多元素同步分析)
9.HoribaLabRAMHREvolution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微观结构表征)
10.MettlerToledoTGA/DSC3+热重分析仪(热力学行为研究)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单渣熔炼法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