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伸强度:测定最大断裂力(N)及断裂伸长率(%),典型参数范围≥50N/cm²
2. 降解周期:体外模拟环境下质量损失率(%),要求4-12周内降解率≥90%
3. 分子量分布:GPC法测定重均分子量(Mw)范围10,000-100,000 Da
4. 热稳定性:DSC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熔点(Tm),偏差值≤±5℃
5. 细胞毒性:MTT法评估细胞存活率≥70%(ISO 10993-5)
1. 聚乳酸(PLA)及其共聚物缝合线
2. 聚乙醇酸(PGA)基可吸收线材
3. 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生物材料
4. 聚己内酯(PCL)长效降解产品
5. 外科手术用单丝/编织结构缝合线
1. ASTM F1635-16 体外降解测试标准方法
2. ISO 13781:2017 聚合物降解产物液相色谱分析
3. GB/T 16886.11-202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
4. ASTM F2508-16 缝合线线性强度测定规程
5. 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 Instron 5943万能材料试验机:执行拉伸/压缩测试(精度±0.5%)
2. TA Instruments Q2000差示扫描量热仪:热特性分析(温度分辨率0.1℃)
3. Waters Alliance e2695 GPC系统:分子量分布测定(流速精度±0.01mL/min)
4. Mettler Toledo TGA/DSC3+同步热分析仪:降解动力学研究(质量灵敏度0.1μg)
5. Leica DMi8倒置生物显微镜:细胞形态学观察(放大倍数40-1000X)
6. Agilent 1260 Infinity II HPLC:降解产物定量分析(检出限0.01ppm)
7. Thermo Scientific Multiskan SkyHigh酶标仪:细胞毒性定量检测(波长范围340-850nm)
8. Zwick Roell Z010电子扭转试验机:编织结构抗扭强度测试(扭矩范围0-10Nm)
9.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材料粒径分布测定(测量范围0.01-3500μm)
10. Bruker Tensor II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官能团结构表征(分辨率≤0.5cm⁻¹)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可吸收线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