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比表面积:基于Brunauer-Emmett-Teller理论,检测范围0.0001-3000 m²/g,精度±1%
Langmuir比表面积:适用于单层吸附模型,分辨率达0.01 m²/g
孔径分布分析:测量范围0.35-500 nm,支持DFT/NLDFT理论模型拟合
微孔/介孔体积测定:采用t-plot法,误差率≤2%
气体吸附等温线:支持N₂、CO₂、Ar等吸附质,温度控制精度±0.1℃
工业催化剂:石油裂化催化剂、SCR脱硝催化剂等
纳米粉体材料:二氧化硅、氧化铝、碳纳米管等
多孔陶瓷材料:分子筛、蜂窝陶瓷载体等
锂电电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石墨负极等
吸附剂材料:活性炭、MOFs、硅胶干燥剂等
静态容量法(ISO 9277):通过压力变化计算吸附量,适用于微孔材料
动态流动法(ASTM D3663):连续流动气体吸附,检测效率提升40%
重量法(ASTM C1274):高精度微量天平测量吸附质增量
低温氮吸附(GB/T 19587):77K下完成全孔径分析
CO₂超临界吸附(ISO 15901-3):用于微孔材料0.3-1nm孔径表征
ASAP 2460型全自动比表面仪(Micromeritics):6个独立分析站,压力分辨率0.1torr,支持多气体分析
TriStar II Plus 3020型:配备3G传感器,可同时完成BET和孔径分布测试
Autosorb-iQ-C系列(Quantachrome):低温恒温系统精度±0.01K,支持化学吸附联用
BELMaster系列(Microtrac MRB):配备磁悬浮压力传感器,真空度达10⁻⁸Pa
NOVA 4200e型(Yuasa Ionics):集成32位数据处理系统,符合21 CFR Part 11标准
CNAS认可实验室(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通过ISO/IEC 17025体系认证
标准物质溯源体系:使用NIST SRM 1898进行设备校准
专业团队配置:8名博士领衔的技术组,发表SCI论文50+篇
交叉验证能力:同步提供SEM、XRD等辅助表征数据
数据合规性:原始数据保留周期达10年,满足FDA/REACH申报要求
以上是与平均比表面积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