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配体检测概述:检测项目1.结合常数(KD)测定:量化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强度(10^-3~10^-12M)2.解离速率(koff)分析:测量复合物分离动态过程(0.001~10s^-1)3.最大结合容量(Bmax):测定单位载体固定化配体有效结合位点(pmol/mm)4.非特异性结合率:评估非目标分子干扰程度(≤5%)5.温度依赖性研究:考察25℃~37℃范围内结合稳定性变化6.pH耐受性测试:验证pH5.0-8.0环境下的功能保持率检测范围1.生物医药:单克隆抗体/抗原复合物、重组蛋白-受体系统2.诊断试剂:免疫层析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结合常数(KD)测定:量化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强度(10^-3~10^-12M)
2.解离速率(koff)分析:测量复合物分离动态过程(0.001~10s^-1)
3.最大结合容量(Bmax):测定单位载体固定化配体有效结合位点(pmol/mm)
4.非特异性结合率:评估非目标分子干扰程度(≤5%)
5.温度依赖性研究:考察25℃~37℃范围内结合稳定性变化
6.pH耐受性测试:验证pH5.0-8.0环境下的功能保持率
1.生物医药:单克隆抗体/抗原复合物、重组蛋白-受体系统
2.诊断试剂:免疫层析试纸条捕获抗体、化学发光标记探针
3.纳米材料:功能化磁珠、量子点表面修饰配体
4.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生物活性涂层
5.生物传感器:固定化酶/底物识别元件
6.疫苗开发:病毒颗粒-宿主细胞结合蛋白互作体系
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ISO/TS22391:2020实时监测动力学参数
2.生物层干涉技术(BLI):ASTME2919-14规范操作流程
3.等温滴定量热法(ITC):GB/T34803-2017热力学参数测定标准
4.微量热泳动(MST):ISO/TR23161:2020溶液态相互作用分析
5.荧光偏振法:GB/T39133-2020小分子互作检测规程
6.超速离心沉降法:ASTME2865-12复合物分子量测定
1.BiacoreT200:SPR分析仪,支持多通道实时动力学监测
2.OctetRED96e:BLI系统高通量检测平台(8通道并行)
3.MicroCalPEAQ-ITC:高灵敏度等温滴定量热仪(0.1μW噪声)
4.MonolithX系列:纳升级MST设备(LED激发/CMOS检测)
5.BeckmanOptimaXPN-80:分析型超速离心机(150,000g)
6.SpectraMaxi3x:多功能酶标仪集成荧光偏振模块
7.WyattDynaProNanoStar:动态光散射仪(粒径范围0.2~1000nm)
8.MalvernPanalyticalMicroCalVP-CapillaryDSC:微量差示扫描量热仪
9.NanoTemperPrometheusNT.48:纳米DSF技术稳定性分析系统
10.Agilent6495CQ-TOF:高分辨质谱验证复合物组成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以上是与亲和配体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具体试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